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2214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2、综合
2、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
3、的内容。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探究实验,一类是常见气体的制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以事实依据引入,提高学生重视程度。[板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已学习了哪些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回忆,回答。 你知道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看谁写得又快又正确。3位同学上黑板进行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书写。完成后,同学间两两相互检查有无错误。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加以巩固。第一种装置:①实验室加热kclo3制o2 我们知道
4、了制取这3种气体的原理,我们还需要知道制取这3种气体的装置。我这里有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大家觉得这两种装置应该分别用来制取哪些气体? ②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第二种装置:①实验室用h2o2制o2②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h2谁能来总结一下这两种装置分别适用于在什么条件下制取气体? 第一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时需加热,简称“固固加热型”。第二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时不需加热,简称“固液不加热型”。 请大家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
5、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板书]一、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过渡]前面我们所研究的是气体的发生装置。我们不光要知道气体的发生装置,还要知道气体如何收集。请问我们现在学过了哪几种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气法 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性质的气体? 学生一一举例回答:1、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请总结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气体的溶解性等与前面发生装置的选择相呼应。[板书]二、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选择气
6、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气体的溶解性等 我们讨论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时候我们在这之后还会用到气体尾气的收集装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气体的尾气呢?讨论得出:燃烧法;溶液吸收法。 注意对不同气体不同处理方法的教育。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溶液吸收的另一种方法。[板书]三、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对比,总结出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展思维]1、实验室应该如何收集h2s气体呢?(友情提示: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思考,得出如下装置:拓展
7、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采用这样一套装置来收集气体,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进气和出气问题。在不同的密度下有不同的方法。请大家讨论。 讨论得出: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从a端进;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从b端进。 如果将该装置倒过来呢?a b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从a端进;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从b端进。通过对一种装置的多种使用方法的学习,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引申](接下页) 量气装置 思考,讨论其原理 [综合运用]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性训练。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顾,反
8、思,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