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59256
大小:4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7
《两种电荷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知识构成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物理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2、课标要求:一是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了
2、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会吸引碎纸屑”“摩擦过的气球会使细水流弯曲”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课标的第二个要求是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教材编排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重要的实验,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对课标的基本理念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现象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3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三、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对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一些印象,但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有的学
4、习方式、习惯、能力: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而且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而且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四、教学模式本课我应用的是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经学定教,基本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所谓五环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解决问题
5、的三步: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拔解决问题。一中心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一种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教学设计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于天气潮湿,摩擦起电现象不明显,所以播放视频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去吸引小纸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
6、象,引入新课《两种电荷》。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小实验引导学生入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简单明了地知道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更有针对性。提出问题环节我采用的是结合课标、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由教师提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真动脑,目标明确,有事可做。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再小组交流,先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带电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怎样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环节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我采用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学习为辅。解决问题环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什么是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由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拔
8、。在解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问题时,学生先阅读教材演示实验部分,明确实验步骤。用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再让一根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一根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然后让一组同学上前操作,其他同学描述现象,前两次排斥,后一次吸引。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前两次出现的现象相同?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学生发现这两次都是相同材料摩擦同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