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

ID:40741378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_第1页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_第2页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_第3页
资源描述: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作者:牟钟鉴一、诚信不足不仅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疾病,必须加以治疗,否则便会发展成为一场灾难。欺诈无信的现象比较普遍,信用经济因而难以建立,而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是以守信为基础的。由此可知,道德与经济有重要制衡与互动作用。空话假话、欺上瞒下严重影响政府各部门的信用度,而“官不忠则民不诚”,难以做到政通人和。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道德上的伪善正在从根本上破坏道德的生命,因为道德是以真情为灵魂的。所以人们开始强烈呼唤诚信的重建。信用危机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

2、机,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危机,它具有腐蚀性和传染性,如不及时克服,将不仅破坏我们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亦将贻害子孙,后患无穷。二、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信有两大要求:一是真实无妄,二是重诺守信。1.儒家认为诚者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孟子)自然界,是实实在在的,人应效法天道,也要实实在在,不弄虚作假,否则即违背天道。《中庸》说:“不诚无物”,人间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事物,所以才对人类有益,虚假的东西只会损害人类。儒家把“诚”看得很高,视为天道,视为道德的根本,视

3、为人间的常道。《中庸》提出“成己成物”和至诚、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的人生进路,使诚学成为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体系。2.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孔子说:“主忠信”,他把“忠信”看做主要的道德规范,而“忠”的要求是尽己为人,也就是实心实意为他人办事,这是诚的精神,所以“主忠信”也就是“主诚信”。孔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信”的重要性:一是信为做人之本:“人而无不知其可也”;二是信为交友之道:“朋友信之”;三是信是为政之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是立身、行事、治国的墓本要求

4、。荀子说:“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要取信于人、取信于民,必须以诚相待,欺骗是不能长久的。孔子孟子提倡仁义,他们的道德思想可以说以仁义为核心;那么他们又为什么强调诚信呢?因为仁义是道德的内容,诚信是道德的保证;有诚信,则有真仁真义,无诚信则是假仁假义。假仁假义最能伤害道德,比之不仁不义更为恶劣,因为不仁不义容易识别,而假仁假义则容易以假乱真,使人上当受骗。所以孔子孟子都尖锐批判“乡原”,认为它是“德之贼”,就是因:为“乡原”外仁而内诈,以伪乱德。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他

5、看到本质真诚老实厚道的人最容易具有仁德,而那些花言巧语、虚伪不实的人是很难接近仁德的。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依中庸之道而立身行事的人是难得有的,不得已而求其次,便是狂傲而进取的人,或者谦和而有操守的人,因为这两种人虽有所不足,但都真实可信、有事可托的人,但绝对不能与乡原为友,因为乡原是伪君子,靠不住,随时可能被伤害。我们说某人是“性情中人”,是说他是个真实的有个性的人,坦诚真率,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随时显示自己的本色。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缺点,

6、也容易与之打交道,因为他是真诚的,不会欺骗你。反之,厚貌深情、矫揉造作、虚假伪善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他在心灵上把自己孤立起来。自然界不会做假,动物也不会做假,小孩子也不会做假,只有某些成年人,为了自私的目的,把自己装扮起来,给人以假象,以骗取一定的好处,久而久之,积成习性,自以为聪明得计,其实是丧失了自我,被异化了,同时也丧失了社会的信任,他们做的事情也是不可信任的。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倡童心、真心,他认为人既已假,则满场皆假,他所说的话、做的事,都不可信赖,这是很可悲的。总之,“五常”也好,“八德”也好,

7、都要以真诚可信为灵魂,失却了诚信,所有的道德便失去生命和影响力,变成了骗人的东西。3.诚意是修身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的养德致用的人生公式。前五项总为修身,后三项总为济世。济世以修身为本,而修身以诚意为要。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又说:“君子之学,以诚意为主。”儒家提出许多道德修养的方法,如反躬内省、下学上达、存心养性、推己及人、慎独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以诚意为主。因为道德修养以自律为主,有一个内在的要求,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

8、以要诚心诚意去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儒家称为“为己之学”,即为了自我的完善。不仅要自觉去修养,而且要以道德人生为乐事,所以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躬内省要靠道德自觉,下学上达也要靠道德自觉,存心养性和推己及人都必须以诚意为之,而慎独直接就是诚意的表现,不欺人亦不自欺,以良知为驱动。总之,“诚”最能表现儒学的真精神,儒家种种主张和实践皆是诚的精神的发用流行。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看起来容易,实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