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40329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BZT装置的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 要 在武钢供电系统各变、配电站及水泵站中所采用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为“BZT”装置。原设计的“BZT”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因此动作成功的机会不多,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和完善,一种新型的、动作成功率极高的“BZT’’装置已逐步应用于实际之中,本文对该装置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一、概述 对大型企业来说,要保证不间断供电,关键是要有可靠的工作电源。因此在设计重要变、配电所及水泵站时,除了备用电源和保安电源,同时要考虑第三备用电源及保安电源的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能在工作电源因故障断开以 后,自动迅速地投人工作或将用电设备切换到备用电源上去,这就大
2、大缩短了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时间,保证了电力系统的不间断工作,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二、对“BZT”装置的基本要求 1.不论因何种原因失去电源时,“BZT”装置应可靠地动作。 2.必须确认工作电源确实已断开,备用电源电压正常,“BZT”装置方可动作。 3.“BZT”装置动作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以保证电动机的自动启动。 4.“BZT”装置只允许动作一次,以避免备用电源投入到永久性故障母线上,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后,若再次合闸,会造成更大的事故。 5.当电压互感器的一相保险熔断时,“BZT”装置启动元件电压继电器不应动作。 6.根据备用电源容量大小,“BZT”装置动作后,为
3、了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应考虑切除部分负荷。 7.两路电源电压同时降低时,“BZT”装置不应动作。 8.“BZT”装置应具有可靠的操作电源,用交流电源操作时,应采用交叉供电或外来的可靠操作电源供电方式。 9.“BZT”装置应有完善的控制回路和信号监视系统。三、一般“BZT’装置存在的问题 一般“BZT”装置的共同特点是接线简单、使用元件少,投资少,易于安装和施工。在某种情况下会成功动作,但其原理结线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1.各元件及控制回路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能对其进行带电操作检查,不能确认“BZT”装置是否良好。 2.“BZT”装置动作时,是利用工作龟源开关的
4、机械辅助接点去合备用电源开关,天长日久后机械辅助接点因变形或灰尘等影响,使合闸失败,实践证明,“BZT”装置拒动,85%是辅助接点造成的。 3.没有防止误拉PT隔离开关的联锁回路,当检验仪表或其它原因拉开PT隔离开关时,就会造成误动。 4.启动回路无监视信号,不能判断元件是否良好。 5.“BZT”装置动作无选择性,当母线故障时,装置动作,合分段(备用电源)开关,若速断保护失灵,便会使事故扩大。 6.起动元件的低电压继电器回路应加专用保险,与其它测量回路分开,否则会造成人为误动。四、改进后的“BZT”装置 如图1~4所示为改进后的新型“BZT”装置原理接线图。将其用于实
5、践;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多次事故中均正确动作,成功率达95%以上。 新型“BZT”装置组成部分及其优点。 1.启动元件部分 利用1kA4的接点代替了工作电源开关1QF、2QF的机械辅助接点,作为启动母线分段开关合闸回路。 2.控制开关部分 整套“BZT”装置受制于开关“SA”,若其接点接触不良,则监视灯11—W、3HG、3HG3不亮,可帮助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试验开关1SK在正常运行时,由红灯1HR监视,选择开关1K由白灯1f研监视,确保控制元件的良好。 3.保护部分 两路受电均装设了过电流保护,当母线有故障时,1KOCl、1KOC2接1KSR2及1KA3回
6、路,其接点瞬时断开,断开了分段启动回路,起到7f罚锁作用。10kV母线分段的过电流保护(3KOC1、及3KOQ2)起两个作用,其一是当、ZT”动作时若母线故障,AlJ零秒动作,切掉分段开关;其二金由分段带另一段负荷时,分段保护带0.5秒时限,可作为配出线的后备保护。 4.确认受电开关已断开回路 正常时,1KA5带电,一旦受电开关跳闸,1QFl断开,lKA5断电而失放,其常闭接点闭合,此时,若启动元件1KVl\1KV2动作,则lKA2接点闭合,合分段,如果lQF接触不良,造成1KA5断电时,因1KA5接点由信号继电器1KSR3监视而发出音响,告知值班人员进行处理,不致误动作。
7、5.联锁部分 当10kV分段开关的隔离开关均合闸到位时,则3QS或4QS接通,“BZT”才起作用;反之,误拉隔离开关时,“BZT”装置将自行退出运行。1PT、2PT在投运时,隔离开关的辅助接点lQS.或2QS接通,“BZT”装置投入运行,若误拉PT开关,“BZT”装置将自动退出运行,防止人为误动。只要任一受电开关跳闸,其辅助接点1QF、2QF打开,3KTT失电,其接点延时打开,保证了分段开关只动作一次。 6.信号监视系统及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