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的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期末考核09级化学2班姓名:李光耀学号:2009435036中国大学的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其重要的体现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协调。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积极向苏联学习,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政府领导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形成了许多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造成了重理轻文的局面,同时,许多综合性大学经过院系调整后变为学科较单一的高校,例如,经过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变为了一所工科性高校,北京大学成为一所文史类高校,这便不利于完成大学通才教育的任务,同时,这也便为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倾向埋下了伏笔。出现了人文教育
2、和科学教育的割裂,呈现出对科学技术的过分青睐与对人文的过分冷漠,并导致物质和精神的错致,大学文明的危机、人类文明的危机日益显露。还有就是对西方大学精神的机械套用,僵化的教学模式,市场化对教育的侵蚀等等,都在呼唤着大学精神重新崛起。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如清华精神,朱自清先生认为是“实干精神”;北大精神,鲁迅先生认为是“常为新”精神;浙大精神,竺可桢先生认为是“求是精神”。可见,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
3、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是一所高校的标志和象征。具体来讲,大学精神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创新和求实精神为特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的灵魂之于身体。大学精神之与社会,主要有导向、陶冶、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大学精神是国家意志、民族传统、社会趋势和大学文化的融合体,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重理轻文的局面在我国目前仍然很严重,没错,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正视科技发展的巨大作用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科学主义取向,以科技
4、为万能,以科技为万物尺度,则容易使科学的发展迷失方向。科学在其发展中,必须体现人文的关怀与人文精神。爱因斯坦说:“从艺术中使我比从物理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大学精神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大学精神的崛起也必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和国家民族的兴旺。那么,如何才能唤醒我们的大学精神呢?通过对中国大学发展史的学习我们也不难找到中国大学精神的巅峰时代——西南联大时期,西南联大的卓越与其特有的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是西南联大熔三校优良传统于一炉
5、,集三校学贯中西的著名大师于一堂所形成的西南联大精神,概括为爱国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这种精神之下,科研成果累累,盛极一时。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学术活动蔚然成风,培养出了大批英才,西南联大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中有8位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中国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该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至今有9人获此殊荣,而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占了三位,还有在首批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5位华裔中有4位都曾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时至今日,西南联大的许多东西仍对我们具有重大意义。结合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和大学教育
6、的理念,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有利于中国大学精神的重新崛起。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就要避免行政化的大学管理,管理上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教授治校,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将政治力量尽可能的拒之于大学门外,学术进步的关键在于保持独立和独特性,要将学术与政治分离,政治和大学分离,给予校园文化和学术研究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校园文化和学术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与发扬应与大学校园文化和学术建设同步进行,因为特定的校园文化能熏陶出特定的群体个性,而特定的群体个性又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精神。在高校拥有自主权的条件下,大学的学术理想、学术信念与学术
7、追求,构成了学校的软环境。它以崇高的信念感召、引领学者批评、质疑他人的观点,重塑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产生创造性成果,甚至促成新学派的形成。宽松的文化氛围就在于“学术研究无禁区”,给人提供一种自由的、良性的学术环境。宽松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他人。其次,在教育理念上,以培养通才为教育目标,即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充分贯彻共同必修课、充分选修课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其核心就是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给学生厚基础、宽知识面和知、能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