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5140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关于日间病房构建及管理模式的草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设立日间病房的构建运行模式纲要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期待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诊疗流程。看病难、看病贵、医疗纠纷乃至医闹等问题成为新形势下的医界困惑,各种新的诊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日间病房”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新型有效的诊疗模式,是根据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需要短期住院观察治疗的特点,专为该类患者量身定做的短、平、快式的新型医疗服务。为缓解门诊、住院压力,满足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我院即将开设“日间病房”。“
2、日间病房”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模式,有利于缩短患者无效住院时间,有效缓解门诊、急诊及病房出现的患者积压,充分提高床位周转率,也有利于畅通急诊-病房绿色通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病人候床时间,缓解医患矛盾等等,同时提高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给患者、医院、社会三方都带来了益处。现对设立的日间病房的构建及管理的方案作出如下建议:一、基本框架:日间病房是在医院内部介于门诊与住院之间的一个独立的科室,具备住院病房诊疗条件,由多方面专业人士为患者提供检查、治疗和康复等医学服务。实行病房化管理,即实行
3、主任、护士长承担的整体责任制。医师由各科根据收治的病人所属科室进行抽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管理模式。护理则设置一个完整的护理单元,实行护士长带领下的全程整体护理制度。二、收治病人的原则与范围:基本上收治一些病情平稳、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或病情较轻的、诊断不复杂仅需临时处置的急性病患者。如慢性病、放疗、化疗病人,病情需要观察3~5天的急诊病人;病情经3~5天治疗可以出院的日间手术或诊疗的病人;诊断不明确的急诊病人,确诊后立即收入专科病区或转院的病人;有入院指征,暂无法收入院的急诊病人;门诊手术后需观察的病人和其
4、他特殊病人。各临床科室均可收治病人,诊疗上各病人分别由收治科室指派医师查房、开医嘱,实行医生跟着病人走,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医师的设置及培养:拟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任科室主任负责全科工作,其余由对口科室调配医师进行医疗工作,要求主诊人员均为主治医师以上水平,同时要加强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及促进医师技术的成熟,确保医疗质量。四、医疗运行的管理:尽管日间病房医疗力量配备尚且薄弱,且日间病房收治范围较广、病种多,人员相对不固定,但日间病房仍然按照普通病房的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建立以
5、临床路径为指南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病人准入制度、离院评估制度、主诊医生负责制等核心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也要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和正规病房病历管理要求和统一标准通过电子病历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由病案室实行验收、保存,纳入正常管理。五、日常工作:整个日间病房的管理由科主任统一调配管理,并按病种抽调对口科室的医师共同组成病房的医疗团队,由相关科室的医生对病人的诊治负责,医生每日到日间病房查房、诊治。并由这些医师轮流值正班和副班,夜班由对口科室统一监管,如有病情变化该科的一线医师立即赶到,进行及时处置。病
6、房必须配备齐全的抢救设施,有常见急危重症急救流程,病房内患者一旦出现急危症情况,立即启动该科二、三线医师进行联动应急抢救,实行统一管理与统一调配,达到最高效率。六、病房的护理管理模式:完全按照标准病房设置一个完整的护理单元,要配备足额且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实行护士长带领下的全程整体护理制度,能为多病种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七、为提高诊疗效率,根本上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优化医疗资源。日间病房日对于积极诊治病人、及时书写病历,并能使平均住院日、人均诊疗费用达标,且病案质量达到甲
7、级病案的医生予以一定的奖励,毎例奖励100元;(平均住院日不超过5天,床位利用率不小于85%,人均费用依据病种而定)。八、制定日间手术术前检查和准备内容,检查科室优先安排,化验、检查一般当天可出结果;制定日间手术病人准入标准,术后24小时出院,若不能出院,须转至相关病房;日间手术在费用结算、质量控制等方面参照住院管理率。九、日间病房夜间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患者的病情往往是瞬息万变的,管理中要防止患者晚上突然发病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院“日间病房”要有严格的病人准入制度和离院评估方法,要针对此类
8、情况制订相应的《患者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办理入住院手续前事先告知患者有关事宜。十、实行医护一体化的病房管理模式。实行医护共同交班制,护理组长参与医生查房、死亡讨论和术前讨论以及各种学术活动。由1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和医生组成医护团队进行健康教育,参与检查、病情讨论、诊断及医疗决策,并共同形成、执行临床路径,按时、按质完成各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十一、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医护沟通平台。“医生跟着病人走”以及多专科医生跨病区收治病人都使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