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120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手拉手 心连心 共育新希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家长会上的讲话:手拉手心连心共育新希望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此相聚,利用学校家长会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共同探讨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使我倍感荣幸。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你们长期以来的对我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未来。孩子的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我虽然是一名老师,但是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家长。下面,我就从一个学生家长的角度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在家校合作方面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一、积极当好老
2、师的助手,全力尽到家长的责任。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把“教好孩子”简单认为就是“老师的事”,而应在教育中积极尽到家长的责任,当好老师教育孩子的助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首先要坚持与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要维护老师的威信,平时要多教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坚决不能当着孩子面质疑、指责我们的老师。其次要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回到家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应该与之保持一致,要保证学校教育
3、在家庭教育中的延续性,坚决不能让“5小于2”的闹剧重演。再次要以身作则,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孩子,努力使自己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无声的配合好学校对孩子教育的习惯和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全力尽到家长的责任,积极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职责。二、注重家校合作方法,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主体和主导。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询问、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他们在校的学习、纪
4、律、习惯等情况,力争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与学校配合,起到促进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在家长与学校的配合中,我们家长不能只是一味被动,不管孩子的状况如何,只知道坐等老师家访或老师“召唤”,而3应主动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反映孩子的心理及学习状况;主动向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各科的学习情况,虚心向教师请教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以求得老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一致。三、探索家庭教育艺术,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1)学会与孩子交流。父母是孩子最亲
5、的人,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对父母无话不说,但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对父母说实话了呢?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们大人有时不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要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不愿再对家长说真话,这是也家长的过失。 那么学会与孩子交流,应注意哪几点呢? 首先,要理智客观。不能孩子报告好消息就乐于听,听到孩子说退步就火冒三丈。这种听喜不听忧的心态,迫使孩子报喜不报忧,甚至最终什么也不愿报了。其次,要乐于倾听孩子的诉说。有的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其余的一概不听。孩子在学校会有各种喜悦、苦恼和困难,最初总是告诉父母,而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的话,哪有
6、时间听,所以孩子告诉什么总是“去去去,做作业”,多几次这样,孩子也无法再对父母诉说什么。还有的家长成天忙于赚钱,或只顾自己玩乐,每天给孩子几元钱吃饭,自己则东奔西忙,或成天打牌,不拿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可能对父母说什么呢?这都是我们家长自己在拒绝交流。家长要学会乐于倾听孩子诉说一切,孩子的话往往条理差,内容简单,甚至幼稚可笑,但家长的认真倾听,就是一种极大的关注。(2)家长要学会使用表扬。 孩子只是孩子,有缺点不、足是正常的,家长如果一贯用批评去否定孩子这不对那不对,孩子容易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管是学
7、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要多表扬,少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多,则孩子求知欲高;批评惩罚多,则孩子学习兴趣、求知欲都低。所以,尽可能用表扬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不足。如孩子做作业分心,家长除了督促提醒外,要留心孩子的进步,哪怕孩子集中精力了五分钟,家长就要给予衷心的表扬夸奖,这样可以唤起孩子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控制自己分心。虽然下一次有可能反复,但只要家长耐心坚持,孩子就会在这个方面不断进步。四、丰富家庭教育途径,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
8、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我觉得:3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