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29744
大小:4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线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总复习:第一、五、六单元知识梳理第一、五、六单元的知识主要是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思想发展历程。这里把他们分为三部分,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是近代思想发展主流向西方学习,三是20世纪四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儒家思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时先要理清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创始:春秋时间(孔子的思想主张)→蔚然大宗:战国时间(孟子、荀子思想主张)→打击(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正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挑战:魏晋南北朝受佛教、道家的挑战→融合:隋唐的三教合一→新阶段(成熟):宋明理学→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儒
2、家思想→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一)创始: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教育方面,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补充】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那孔子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春秋战国的社会环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④
3、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蔚然大宗: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三)打击(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四)正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他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
4、权神授”,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五)挑战:魏晋南北朝受佛教、道家的挑战(六)融合:隋唐的三教合一(七)新阶段(成熟):宋明理学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道。陆王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南宋
5、陆九渊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明朝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补充】宋明理学的评价: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八)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
6、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产生一批新思想家,批判与继承传统儒家思想。⑴、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
7、同点:①政治上: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②经济上: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王夫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③思想上: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