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

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

ID:40728560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_第1页
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_第2页
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_第3页
资源描述:

《赣鄱之墨 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墨“染”赣鄱在浓淡之间延续中华文脉在我国,古代文人们被称为“墨客”,做文章的本领叫做“笔墨功夫”,吟诗作赋又是“舞文弄墨”,而才疏学浅之辈则被讥为“胸无点墨”,墨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用墨历史,而江西的墨文化也源远流长,婺源、吉安等地出产的墨品曾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一股浓墨,带着赣鄱特有的烟香,在中华文脉中缓缓而淌。自唐朝末年北方墨工在江西聚集文房四宝之一的墨在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远在毛笔出现之前,它就被用作着色的颜料。墨可以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而人造墨则最早出

2、现于西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用于文字书写,人工墨因质量优于天然墨,逐渐得到推广。据江西省非遗研究专家万叶介绍,唐朝之前北方墨几乎垄断整个墨业市场,大批墨工崛起,呈现繁荣之势。唐末“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社会经济受到重创,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制墨工匠纷纷背井离乡逃向江南,以谋求新的生活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也聚集了一些墨工,他们师传弟承、父业子继,并改良制墨工艺,赣鄱之墨品质渐佳,声誉也越来越好,受到士林珍爱。婺源墨质量精良曾远销东南亚“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历史上也是重要的产墨之地,婺源文化馆馆长洪忠佩介绍说,因婺源旧属安徽新安郡,故婺源墨又称“新安墨”、“徽墨”,已有千

3、余年历史。制墨中心转移到江南之后,婺源制墨便开始兴盛起来,以戴彦衡、吴滋为代表的制墨家“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留下了“复古殿”等众多名墨,墨制极精、烟质亦细。时人李司农曾这样评价:“近日墨工尤多士大夫……吴滋精意为之,不求厚利,骎乎及前人矣。”明清之后,婺源制墨之势日盛,詹姓墨工异军突起,所制墨品质量精良、异彩纷呈。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素有“徽墨名村”的美誉,据清代《名墨谈丛》记载,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歙县、休宁造墨家,在徽墨中是一大派别。虹关村詹家寿老人告诉记者,当地棣芳堂还保存着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账本,成为研究婺源墨极为珍

4、贵的文史资料。“明清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婺源的墨铺,而且还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将婺源制墨推向巅峰。”洪忠佩这样描述婺源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点如漆,万载存真深受文人墨客追捧在我国,以“书墨飘香”赞誉美文佳作似乎是件约定俗成的事,但其实,墨并不是生来就那么“香”,到了徽墨诞生后,“墨香”一词才传扬开来,为世人所认可。“婺源墨作为徽墨的一种,也具有浓香的特点。”洪忠佩向记者介绍道。原婺源墨厂的王厂长对婺源墨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介绍说,婺源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麝香等为原料,经点烟、配料、捶坯、晾墨、锉边、描金等工序精制而成。经过多道工序细心调制出来的婺源墨具有“拈来

5、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据相关史料记载,由于对婺源墨情有独钟,朱熹在外省做官期间,几度特意到婺源寻墨。除了朱熹之外,黄庭坚、苏轼等婺源墨也是青眼有加。婺源墨不仅在国内深受追捧,日本著名古墨制作收藏家松井元泰曾远涉重洋到婺源请教制墨秘方,并带回大量婺源墨,他在《古梅园墨谱跋》中说:“徽州官工素公(功)、游元绍、詹子云,三子盖当代之名家。”另一位东瀛藏墨家河氏朱庵在其著作《朱庵谈墨》中多次提及婺源墨工对日本制墨业的影响,认为婺墨艺冠墨林,名重天下。得苏轼“秘法”吉安制出不凡墨品除了婺源之外,宋代时期,吉安也产墨,质优

6、而畅销,杨万里、曾几都曾专门作诗记载吉安墨作。万叶对宋代时期的吉安墨有颇多研究,据其介绍,当时,吉安是江西的文化中心之一,文人墨客较多,对墨的需求量比较大,浙江制墨名工潘衡看到巨大的市场需求,带着女儿到吉安设立墨场生产。《墨史》记载,潘衡还曾专门为苏轼制墨,与苏轼进行过探讨,并“得其秘法”,用“秘法”制出的墨,墨质极佳,且色泽不凡,上面印有“海南松烟”、“东坡法墨”等字样,“售墨价数倍于前”,虽然价高,依然吸引了大批买家。后来,潘衡的女儿嫁在吉安,继承父业,“宋代制墨家如果没有儿子,一般由女婿传承技艺,由女儿传续家业的,据史料记载,仅此一例,别无所闻。”万叶说道。对此,曾几还

7、特意写诗赞扬:“潘公之墨东坡诀,只今有女能传业……健妇果胜大丈夫,从此庐陵是黟歙。”还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吉安当地墨工张公明,他制出了白墨,震惊了当时的墨林,杨万里以“人言天下无白墨,那知真有玄尚白”的诗句勾勒其独特之处,如果女子用此白墨进行妆饰,可达到倾国倾城的效果,“磨光漆几夺眼睛,试点一点倾人城”。形成一套完整的墨文化承载我国传统文化墨是中国传统书画必不可少的材料,通过墨色的变化,体现出书法的韵味,透露出绘画的意境之美,使中国的书写文化独树一帜,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别具一格。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宪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