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ID:40726823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_第1页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_第2页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_第3页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常用功效详释一、止咳平喘1.宣肺止咳平喘:麻黄、桔梗等。2.清肺止咳平喘:黄芩、石膏、马兜铃等。3.润肺止咳平喘:紫菀、百部、川贝母等。4.泻肺止咳平喘:葶苈子、桑白皮。5.降气止咳平喘:苦杏仁、苏子。6.敛肺止咳平喘:五味子、白果。7.温肺止咳平喘:干姜、白芥子等。8.化痰止咳平喘:旋复花能燥湿化痰;射干清热化痰平喘,用之痰热壅盛之咳喘。二、化痰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痰具“有形”与“无形”之分,“痰邪之为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就其治法举要如下:1.燥湿化痰:半夏、天南星。

2、2.润燥化痰:瓜蒌皮、南沙参等。3.化痰除痞:半夏、枳实等。4.温肺化痰:如白芥子。5.坠痰:礞石。6.豁痰:竹沥、猴枣等。7.软坚散结化痰:如昆布、海藻等。三、止呕凡能降胃气、止呃逆,治疗胃气上逆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呕药。胃气上逆致病因素颇多,治法各异,现简介如下:1.温中止呕:生姜、丁香。2.降逆止呕:沉香、刀豆、柿蒂等。3.清胃止呕:黄连、竹茹。4.行气和胃止呕:陈皮四、止泻(痢)1.清肠止泻:马齿苋、地锦草、白头翁。2.清热燥湿止泻:如黄连、黄芩、黄柏等。3.升清止泻:葛根。4.渗湿止泻:如茯苓、车前子、

3、滑石。5.行气止泻:如木香、枳实。6.健脾止泻:如白术、山药。7.燥湿止泻:苍术。8.补肾暖脾止泻:补骨脂、益智仁。9.涩肠止泻:五味子、乌梅、赤石脂、石榴皮等。五、止血1.凉血止血:大蓟、小蓟。2.温经止血:艾叶、炮姜。3.收敛止血:如白及、仙鹤草、紫珠。4.化瘀止血:三七、茜草。5.补血止血:阿胶、龟板胶。六、安胎1.清热安胎:黄芩等。2.行气安胎:紫苏、砂仁。3.补气安胎:白术等。4.补肾安胎:杜仲、桑寄生等。5.止血安胎:苎麻根、艾叶、阿胶等。七、止痛1.行气止痛:青皮、枳实、川楝子、佛手等。2.散寒止痛:

4、细辛、肉桂、乌头、附子等。3.清热止痛:丹皮、金银花等。4.祛风止痛:羌活、独活、威灵仙等。5.消积止痛:大黄、芒硝泻下攻积。6.活血止痛:川芎、玄胡等。7.缓急止痛:甘草8.通络止痛:海风藤、白花蛇等。9.消肿止痛:蚤休等。八、安神1.养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大枣。2.重镇安神:朱砂、磁石。3.清热安神:生地、水牛角等。4.化痰安神:半夏、竹茹。九、解毒1.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2.凉血解毒:紫草等。3.解毒散结:连翘、贝母等。4.以毒攻毒:如斑蝥,露蜂房,大风子,砒石,升药等。5.攻毒蚀疮:轻粉、

5、斑蝥。6.攻毒杀虫:如轻粉、大风子等。7.拔毒:升药、朱砂、雄黄等。8.托毒生肌:黄芪,鹿茸等。十、祛湿1.化湿:苍术、藿香等。2.祛风湿:独活、秦艽等。3.利水渗湿:茯苓、车前子等。十一、生津1.清热生津:知母、芦根、天花粉等。2.甘寒生津:3.补气生津:人参、五味子、西洋参等。4.酸甘化阴:乌梅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十二、平肝、息风1.重镇潜阳:石决明、牡蛎等。2.滋阴潜阳:龟甲、鳖甲。3.清热平肝:羚羊角、牛黄。4.平肝熄风:天麻、钩藤等。5.息风止痉:全蝎、蜈蚣、地龙等。十三、开窍1.化痰开窍:石菖

6、蒲。2.开窍醒神:冰片、麝香。3.清热开窍:冰片。4.开窍辟秽:苏合香。十四、止带1.健脾止带:白术、山药、苍术。2.燥湿止带:苦参、白鲜皮等。3.清热燥湿止带:黄柏。4.固精止带:芡实,金樱子,乌贼骨等。5.收涩止带:乌贼骨等。十五、通便1.泻下通便:大黄。2.润下通便:火麻仁、郁李仁。3.补血润肠通便:当归。4.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肉苁蓉、锁阳。5.壮阳通便:硫磺、肉苁蓉。十六、利咽1.清热利咽:薄荷、牛蒡子、蝉蜕等;清肺者,药如山豆根、马勃、玄参等;消痰者,药如桔梗、射干等。2.敛肺开音利咽喉:诃子能利咽开

7、音,为治疗肺有虚火,咽痛失音的要药。十七、止汗1.清热止汗: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兼见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属实热证。用石膏清热可达止汗之目的。2.益气固表止汗:黄芪、白术。3.敛汗:麻黄根、浮小麦。4.清热燥湿止汗:十八、退热1.疏散风热:薄荷、牛蒡子等。2.解肌退热:柴胡、葛根。3.凉血清热:丹皮、白薇等。4.清虚热:地骨皮、银柴胡等。5.清疳热:胡黄连、银柴胡等。6.清暑热:青蒿、金银花等。7.和解退热:柴胡。8.泻下泄热:大黄、芒硝。9.滋阴除热:龟板、鳖甲。十九、补气1.大补元气:人参。2.升提中气:

8、柴胡,升麻,黄芪等。3.补中益气:党参,白术等。4.补肺气:黄芪。5.补心气:人参。二十、补阳1.温脾阳:附子、桂枝等。3.附子、肉桂。4.补肾壮阳:鹿茸、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二十一、补阴1.补心阴:麦冬、玉竹等。2.养阴润肺:如麦冬。3.养胃生津:玉竹、麦冬、沙参等。4.补肝肾之阴:枸杞子。5.补肾阴肾精:龟甲、鳖甲。6.补肝阴:白芍、龟板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