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

ID:40682248

大小:2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_第1页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_第2页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_第3页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_第4页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人教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台一中罗福海u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分别用三种材料做细胞膜: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让学生思考:用结构跟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以问题探讨形式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

2、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u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第一节“物质跨

3、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再分析”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设,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

4、嵌模型的理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从而渗透探索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育。u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2.简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简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u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

5、建立生物膜模型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u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具。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u教学过程环节一:课程导入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2.细胞膜具有弹性吗?学生思考回答,继续提问:用结构跟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出课题,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环节二:讲授新课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对生物膜成分的探索——脂质和蛋白质(1)欧文顿实验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可

6、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提出假设: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对欧文顿假设的验证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提取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得出结论:细胞膜中还含有蛋白质【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实验精神。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磷脂双分子层(1)荷兰科学家的实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结论: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2)磷脂分子的结构让学生画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排列【设

7、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实验精神。3.对生物膜架构的探索——脂质和蛋白质的排布方式细胞冰冻蚀刻实验科学家用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揭示了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结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实验精神。4.新技术带来新模型(1)动画展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实验)结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2)1972年桑格和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