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76862
大小:1.1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6
《元宵节的由来及相关小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宵节简介元宵节挂灯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Lantern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皓月当空的元宵之夜,人们挂彩灯、放焰火、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所以又称之为“灯节”。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元宵节的由来民间流传着数个不同的传说,相缠
2、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落入人间,不幸的是这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人意外地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防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把财产全部烧火。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老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了这个消息惊恐无比,深感大难当头却无计可施。过了好久,有个智慧过人、德高望重的老人想出个主意,他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纷纷开始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四这天晚上,
3、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大火燃烧的火焰以将人们全部烧死,心中大快不已。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财产。为了躲避灾难,也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观灯猜灯谜划旱船走百病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
4、、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
5、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6、一直延续到今天。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划旱船旱船是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或庆祝等,陕西、山西、河北境内各地都广为流行,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汉族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
7、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有的地方还装有彩灯、明镜和其它装饰物,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走百病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