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mⅠ采区11101

715mⅠ采区11101

ID:40675499

大小:275.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8-06

715mⅠ采区11101_第1页
715mⅠ采区11101_第2页
715mⅠ采区11101_第3页
715mⅠ采区11101_第4页
715mⅠ采区11101_第5页
资源描述:

《715mⅠ采区111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15mⅠ采区11101全岩回风巷作业规程重庆拓采工贸有限公司龙池煤矿二0一三年二月+715m1采区11101全岩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汇签表职务﹙职称﹚汇签意见姓名日期业主技术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检科长安检副科长机电科长通风科长掘进队长编制人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该《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715mⅠ采区11101全岩回风巷,该掘进工作面位于+715m底板茅口灰岩中,开口处位于见煤点退回30m处。二、掘进目的及用途该巷道为矿井准备巷道,担负矿井的运输、行人、通风等任务。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1、设计长度:设计长度400m,2、服

2、务年限:2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开工时间:2013年3月初,竣工时间:2013年8月初。第二节编制依据一、根据龙池煤矿《初步设计》以及《安全专篇》而定;二、掘进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三、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设计规范》、《矿山安全法》和重庆拓采工贸有限公司龙池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等。四、龙池煤矿关于《加强机电运输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工作规定》、《加强顶板管理若干规定》、《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1表2-1井上下对

3、照关系情况表水平标高(m)+715m巷道工程名称+715mⅠ采区11101全岩回风地面标高(m)+900~1050m井下标高(m)+715m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715m1采区11101全岩回风巷位于罗家湾~桐梓凹一带,地面无大的建筑物和密集的村庄,但地表有一条大的冲沟和老窑。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该巷道位于+715水平底板茅口灰岩中,其上部老窑开采严重,且老窑开采标高不详、老窑积水量无法确定,对掘进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掘进过程中必须按规定探水前进。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除上部受老窑采动有积水外,其余巷道对该掘进无影响。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

4、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㈠、煤层:本矿区域内仅含可采煤层一层(K1),煤层厚薄不稳定,结构简单,偶含夹矸,区间内煤层变化较大,煤层厚度0.5~2.86m,平均厚度0.8m,在采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复合煤层和尖灭现象。㈡、顶板:k1煤层顶板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随采随落;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煤层采空后大约3~5天后开始冒落;老顶为泥灰岩,致密坚硬,稳定性好,当顶板大面积来压时才缓慢下沉。属容易管理顶板。㈢、底板:直接底板为含水云母高岭石泥岩或含黄铁矿铝土质泥岩,一般较稳定,局部有轻微底鼓;间接底板为茅口灰岩,属易管理底板。区域内出

5、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组(T1d),分布于清水溪向斜轴部,两翼地层分别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吴家坪组(P2w),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1l),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和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第四系(Q)地层仅分布于山麓和沟谷地带,岩性组合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浅海碳酸盐岩类(见地层综合柱状图)现就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厚度500~800m;出露于矿区东西两翼,属浅海相潮坪沉积,岩性为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不等互层;显水平层理,砂纹层理,含星散状,结核状黄铁矿。—————

6、假整合接触—————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厚15.00~34.50m,顶部为灰至深灰色泥质灰岩,中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厚0.79~1.50m,灰至深灰色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偶夹碳质泥岩及薄层煤层。栖霞组(P1q),厚83.91~90.45m,顶部为1.00m厚灰黑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状灰色石灰岩,局部夹透镜状燧石结核,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石灰岩。茅口组(P1m),厚80~138m,上部为深灰至灰黑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至黑灰

7、色薄层状泥灰岩,厚层状石灰岩。含球状、透镜状、似层状燧石;底部夹数层0.10~0.20m厚的深灰色泥岩。—————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厚48.46~110m,平均56.84m;出露于清水溪向斜两翼,呈条带状分布,根据沉积特征及岩性划分为五段,其中一段(P2w1)厚1~3m;二段厚3~4.5m,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生物碎屑泥灰岩,含零星状黄铁矿,中部为灰黑色半暗至半亮型煤(称K1煤层),厚0.06~4.00m,一般厚0.8~1.6m,平均厚1.0m;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底部为深灰色水云母高岭石泥岩,含黄铁矿结核;三段厚30~35m,上

8、部为灰色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