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

ID:40657171

大小:1.82 MB

页数:158页

时间:2019-08-05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_第1页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_第2页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_第3页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_第4页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油机械绪论西南石油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采油机械》第一章绪论石油工程五项工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怎样找石油?(一)地球地质调查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法(三)地球化学勘探法(四)放射性勘探法(五)钻井勘探法钻井工程技术:钻进中的循环状态示意图循环系统采油工程技术(本门课程重点学习内容)油田地面工程技术:太阳公司在美国费城的炼厂炼油技术:因此,结合本门课程研究内容,采油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主要研究将地层下方原油采集出来技术与方法。采油机械是石油开采的重要工具与手段,作为矿机专业的学生,对其的学习与掌握非常必要。因此本门课程在简要介绍部分采油工艺基础上,重点学习常见的采油机械设计要点与方

2、法。我国部分油田分布地下岩层中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或天然气的场所,称为油气藏。沉积在有机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渐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叫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一、油气藏及油气藏形成主要条件第一节油气藏同时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有油气源和能使之聚集而不逸散的聚集空间——圈闭。油气源和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两个关键要素,但是,这两个基本要素仅仅是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该二要素被一系列地质要素和作用联系起来后,才能形成油气藏。联系油气源与圈闭的纽带,是油气运移。决定油气汇聚式运移的条件是盖层和输导层(主要为储集层

3、),亦即储盖层组合。综合起来看,油气藏的存在需具备以下一些条件:1.生油层生油层是油气生成的基础,是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的依据。生油层是由生油岩组成的。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最好的生油层按岩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粘土岩类岩层和碳酸盐岩类岩层。2.储油层储油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这里只强调具备储存和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而并非指所有的储集层都一定含有油气。如果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则称其为含油气层。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层。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油气储量集中在沉积岩储集层中,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油层最为重要,少数储集在其它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石油地质学常按岩石类型分

4、为三大类:碎屑储油层、碳酸盐岩储油层和其它岩类储油层。3.盖层盖层是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岩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如石灰岩、石膏等不渗透岩层都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在油气二次运移中,储盖层组合有重要意义。4、圈闭能阻挡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圈闭。它包含有两个含义:要有适于油气运移、聚集和储存的储集层;能够阻止油气溢散的盖层和遮挡层。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三大类:构造型、地层型和复合型圈闭。5、油气运移油气运移在油气聚集中起着极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一般认为油气都要经过两次运移:第一次,从生油层运移到储油层,称为初次运移;第二

5、次,油气进入储油层以后的运移,称为二次运移。1)油气的初次运移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油气从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中向储集层的运移,在储集层中,油气聚集为非连续相的滴珠或细流。压实作用是流体在地下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压实的过程也即排液的过程,压力主要是由上覆沉积岩的重量引起的。2)油气的二次运移油气的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以连续相的形式在储集层中的运移,它是沟通油源与聚集区的纽带和桥梁,是工业性油气聚集形成所必需的。二、油气藏类型科学地划分油气藏的类型,是认识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指导开拓新含油气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一个基本单元,存在于单一的圈闭

6、中。它具有统一的热力、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油气藏常按下述方式分类。1.油气层储油特征按照油气储油空间和流体流动主要通道的不同,可将油藏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孔隙型油藏这类油藏以粒间孔隙为储油空间和渗流通道,故也称为孔隙性渗流,如砂岩储油层、砾岩储油层、生物碎屑岩储油层均属于此类。2)裂缝型油藏这类油藏的裂缝既是主要的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称为裂缝性渗流。可能存在原生孔隙或有孔隙而不连通、不渗透。碳酸盐岩储油层、变质岩、泥页岩储油层都可能形成这类油藏。3)裂缝孔隙型油藏这类油藏以粒间孔隙为主要储油空间,以裂缝为主要渗流通道,称为双重介质渗流,裂缝往往延伸较远而孔隙渗透率

7、却很低。我国任丘的碳酸盐岩油田,美国的斯普拉拍雷油田均属此类油藏。4)孔隙裂缝型油藏这类油藏的粒间孔隙和裂缝都是储油空间,又都是渗流通道,也称为双重介质渗流,其裂缝发育而延伸不远,油层孔隙度较低。5)洞隙型油藏这类油藏的溶洞、孔洞、孔隙和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是渗流通道。储油层均属可溶性盐类沉积层,基本上没有原生孔隙,只有次生孔隙。2.油藏几何形态油藏按几何形态可分为块状、层状、断块等类。1)块状油藏这类油藏的油层有效厚度大(大于10m),有气顶、底水,油藏具有统—的水动力系统和良好的连通性,底水具有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