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

ID:40636943

大小:419.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5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_第1页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_第2页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_第3页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_第4页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B项:仗义执言;蹙(cù)额。C项:再接再厉;百舸(gě)争流。D项:绿草如茵;乳臭(xiù)未干。【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B项结构混乱。“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句式杂糅,“依……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D项成分残缺。“营造出”缺少宾语中心语。【考点】辨析病句。3.【答案】D【解析】必须/必需:必

2、须,一是指一定需要,不可缺少;二是指一定要,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三是指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这是一个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非有不可的,指一定要有,不可缺少。这是一个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必须”只能做状语而不能做定语,根据语境,第一处应填“必需”。抑止/抑制:抑止,指制止,遏止。抑制,一是指约束,压制,即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二是生理学名词,指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

3、”,根据语境,第二处应填“抑制”。防治/防止:防治,一是指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二是指预防和治理。防止,指防备制止,即事先行动或做好准备以阻止某事的发生或可能发生(如灾难)或某事的成功(如计划)。第三处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而不能“防治”,故第三处应填“防止”。【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和近义虚词的能力。4.【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陈述的话题。细读原文,可知语段陈述的话题是“引力波”。根据后文“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

4、会‘挤压’内耳骨”等句反推,第一处应该填②,第二处应该填④。根据“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反推,第三处应该填①,第四处应该填③。故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1/55.【答案】C【解析】C项以偏概全。“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骈文始于南朝,用“骈散相间”来概括明清诗文特点自然也不对。事实上,《诗经》主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由于它是在古老的二言体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除四言的基本句式外,还

5、杂以长短不同的句式,如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如此使诗歌的形式错综变化,活泼自由。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唐近体诗的句式和汉魏六朝诗的句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采用五言七言的句式。不过,唐以后七言诗多了,句式自然也多了一些变化。【考点】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二6.【答案】B【解析】“竟”,本义指奏乐完毕(上有“音”,下有“人”),后来衍生为“停止、最终”等义。这里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

6、“最终”“终究”,而非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能解释为“居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7.【答案】D【解析】D项中的“以”,前者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拿什么来回报”的意思,“以”此处作介词,“用”“拿”的意思;后者为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尽管前一个“以”不好翻译,但后一个“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人比较法即可推知两个“以”意义和用法不同。A项中的“舍”,本义为客舍。这两句中的“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项中的“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的意思。C项中的“为”

7、,都是介词,表被动,意为“被”。【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8.【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这里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9.【答案】C【解析】C项曲解原意。文中的“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故“但此人却不知感恩”说法有误。【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2/510.【答案】(1)C(2)DE【解析】(1)C

8、项主客倒置。研读原诗,三、四两句并非单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的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描写对象;五、六两句也不仅仅是写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指晴天。写作手法的分析有误,并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