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

ID:40636646

大小:88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8-05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_第1页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_第2页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_第3页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_第4页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股份制公司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的比较分析──所有权结构的初步性探讨本文部份內容與架構曾於2002年10月發表於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中心與東海大學社會系主辦之「金融、技術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作者特別感謝評論人北京大學社會系劉世定教授提供寶貴意見,同時對於其他與會人員所提供意見也一併致謝。本文為國科會補助之專案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是私立中山醫學大學共同科助理教授劉邦立,對於其在研究過程的協助,謹此致謝。國科會研究計畫編號NSC89-2412-212-003。涂一卿頁:1一、前言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

2、nance)是美国管理学术界近年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Barclay&Holderness,1989;Bergolf&Perotti,1994;Charkham,1994;Hansmann,1996)。本世纪初,美国著名之能源交易商恩隆(Enron)及其委托处理会计业务;业务规模居全球首位,之安达信(Arthur&Andersen,简称AA)会计事务所,所爆发财务报告隐匿、诈欺及通谋行为之种种丑闻,造成为数众多之股东、投资人,甚至是知名信用评等及投资咨询机构遭受巨额损失,促使美国证券管理会与司法部,将部份企

3、业公司财务部与管理阶层移送司法侦查,而公司治理的议题再度受到重视并引发热烈地讨论。过去有关公司治理的议题探讨,在台湾的学术研究领域中被视为是法律学的课题之一,主要着墨于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的探讨。在管理学方面,虽然也多少触及此一议题,旦多属管理财务绩效部份,也就是着重董监事组成与公司财务绩效统计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不管是法律学门或是管理学门,既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提供了对于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了解的帮助。然而,或许是因为过于急促地想解决实务的问题,往往将其它地区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性的看

4、法,直接套用在台湾本土经验的解释上。这种思考模式很可能产生两个问题,其一,对于所引用的理论来源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反省。其二,对于所解释的经验现象往往造成┌削足适履┘的扭曲。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将以公司治理的议题源起着手,企图经由议题的观点形成与社会经济背景的探讨,勾勒出公司治理作为一个议题建构的过程。接着,笔者将试图透过美国、日本、德国三个不同地区,所展现的不同股权结构,反省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视为唯一模式的谬误。最后,我们将提出对于台湾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特性的几点初步掌握,并进而提出有关台湾企业公司治理特性的

5、诠释。一、公司治理议题的源起事实上直到90年代初,┌公司治理┘一词还很少出现在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教科书中,而且也很少出现在学术论述中(Pettigrew,1992)。原因在于,过去人们已经视为当然地接受,以股份公司型态所组成的美国大型上市企业,无论在组织型态、资金筹措与管理经营上都是体现经济活动最具效用的制度。直到90年代后,美国一连串重大经济事件的发生;主要是80年代盛行的企业并购风潮,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公司治理议题的重要性(Blair,1995)。就基本的意涵而言,公司治理所指涉的是有关企业制度安排。这种

6、制度安排在狭义上是针对企业所有权(ownership)与控制(control)分离的结构条件下,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主要是集中于探讨有关董事会的结构和权利,以及股东在董事会决策中的权利与保障。近来,部份学者主张应将公司治理一词用更广泛的意义理解,将之视为是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ControlMechanism)、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整合。亦即其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所有者(shareholders)之间的关系,而且应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团体(例如雇用劳

7、工、消费顾客、供货商、所在小区等)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厘清将有助于厘清上市公司可以做什么?由谁来控制?控制是如何进行?以及,上市公司所产生的风险与回报应该如何在各利益集团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词汇式的文字定义或许提供我们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但却是极为有限的。如同任何的研究议题一般,公司治理之所以受到关注,并非一蹴即成,而是一个议题建构的过程,我们有必要对于这个过程进行深入地审视。简言之,公司治理议题的源起来自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在理论上,对于传统微观经济学企业概念的反省中,所发展出新的诠释观点。其

8、二,在实务经验上,对于现代工业企业(modernindustrialcorporation)组织架构与问题的响应。在知识理论上,公司治理议题的源起,是起始于一个根本问题的反省开始,这个问题是:企业是什么?传统微观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亚当.史密斯(AdamSmith)分工与专业化作为企业存在的解释。它们认为,企业基本上是一个专业化的┌黑盒子┘,这个完成┌黑盒子┘完成什么事情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事情祇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