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2423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过程与方法>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突破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
2、、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二、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1、板题,读题,
3、解题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3、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写于郑
4、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又是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立即联想到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救济百姓。)4、观画:既然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我们就要先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请同学们看图,看看竹子有什么特点?出示图,(常绿,多年生,在冬夏生笋,有年份之分,茎有佷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傲然挺立,有君子之称,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5、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一、初读诗歌,字词过关,了解大意1、初读诗歌前面,我们了解了许多都是为了读,现在请同学们按自读要求自由读诗歌。要求:第一遍,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工具书自己解决。第二遍:借助资料,初步体会诗歌大意。第三遍:通过诗画结合,了解诗歌意蕴,体会情感。第四遍:带着理解再读,注意节奏型及重读的地方。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A、抽读生字,注意字形衙斋燮赈遂B、抽生读诗,指导朗读(朗读基调应充满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语气幽婉深情,语调低沉舒缓。通过要表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及思想情怀)注意节奏感、重读,校正C、提问单字义;从你们的理解
6、中,你们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四、研读诗歌,赏析感悟1、逐句研读,分析理解<1>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并指名回答,教师补充A、释义:(前两句)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两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B、赏析: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是作者由凄凉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C、释义:(后两句)我们虽
7、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D、赏析:三四句畅述胸怀。第三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其他官吏等,可见忧国忧民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语双关,看似写竹,实则写人。这句话即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2>教师小节赏析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把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写得极如情理,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前人画竹多写实,竹竿粗,竹
8、叶小。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图,竹子竹竿很细,但细中有强;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鲜活之气跃然纸上。并且,全用水墨,更显其傲然挺立,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