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1]

公共基础知识[1]

ID:40614155

大小:207.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8-05

公共基础知识[1]_第1页
公共基础知识[1]_第2页
公共基础知识[1]_第3页
公共基础知识[1]_第4页
公共基础知识[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c)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c)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3.列宁对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b)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5.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辨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d)A.静止是运动

2、的相对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d)A.抽象思维B.直立行走C.手工分工D.制造劳动工具8.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d)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d)观点。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10.“静者,动之静也”的观

3、点是(d)。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

4、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

5、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

6、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

7、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8、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