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

ID:40601889

大小:807.6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8-0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_第1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_第2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_第3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_第4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导入1914年范旭东创办的大久精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好景不长。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沉重压迫,迫使民族工业在困境中艰难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行业1912年1920年发展速度(1921=100)平均增长率(%)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313.612.1华商纱厂布机数(台)26166675255.211.0机制面粉业华商厂日产能力(包)6647020395030

2、6.817.4华商厂产量(万包)19668316423.019.8缫丝业上海、广东、无锡丝车数(台)80140112654140.60.04厂丝出口量(即产量、担)5917577855131.60.03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3816801219.436.7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361746206.610.9电力业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246.411.9水泥业启新厂产量(吨)59405109741184.78.0机械采煤业华商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787.329.46种矿冶产品生产指数(1931=100)7603465.1216.41

3、0.1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1912—1920)中国近代化工厂的成长(1895—1920)1895年前1913年前1920年前工厂数108(其中官办31)6981,759资本(千元)182,603(其中官办175,312)330,824500,620说明:本表所列工厂不包括外资在华投资企业,其中1895年前含官与商办两大部分,1913与1920年虽未加区分,但应以商办企业为主。资料来源:根据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页54—56表改

4、制。——摘自郑会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内在原因》中国近代工业转型的另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投资规模相对集中,以1912—1920年的投资情形来看,资本在5万元以下的工厂数目有所下跌,5—20万元规模的工厂则基本维持不变,而2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工厂却显著上升(以厂家数目计算,1922年资本在20—50万元的工厂增加了67%,50—100万元增加了175%,100万元以上的则增加了128%)。——摘自郑会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内在原因》民国初年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在国货运动蓬勃发展期间,刚刚成立的共和政府也采取种种方式,予以积极配合。1912年11月,工商部召开

5、首届全国工商会议,其宗旨即为「谋工商矿业改良发达,欲集全国实业家及专门学者之意见」,实为「中国工商界数千年来未有之盛举」。1914年12月5日,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指出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并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责令各地方长官在抵押贷款、产品改良、运输费、拓展销路诸方面提供援助。1917年8月,农商部又通令各地,「嗣後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开办国货展览会,并组织各省企业参加国际性的博

6、览会,这些举措均有助於推动中国国内企业外向型发展。……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亦与中华民国成立後投资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诸如铁路交通的开辟、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大、新式教育的兴起及普及,以及随之而引起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先进管理知识的运用、以银行为代表的近代化金融机构与市场的建立等等,都标志著国内的投资环境已发生重大转变,以致吸引内资与外资不断投入中国的资本市场。——摘自郑会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内在原因》1919年北京大学生焚烧日货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爱国火花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这一组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

7、神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刘鸿生刘鸿生(1888—1956),浙江定海人,生于上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圣约翰大学辍学后,曾做过教员、翻译、推销员等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包揽开滦煤南运业务,成为百万富翁,人称“煤炭大王”;后于苏州、上海和全国各地兴办鸿生、大中华等火柴公司,任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主席,又被人称为“火柴大王”;民国9年(1920年)与朱葆三等在上海龙华镇创建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今上海水泥厂),任总经理;民国12年,生产象牌水泥,因质量优异,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