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

ID:40591027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4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20课《池上》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浅的诗文,浓浓的诗味——《池上》课堂教学反思执教:昆明师专附小曹江丽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第20课《古诗两首》里的第一首《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小娃背着大人划船采莲蓬的有趣场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教学古诗,当然要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背诵并积累优美诗句,但更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培育读诗的心智。能通过浅浅的诗文,上出浓浓的诗味。通过执教《池上》一

2、课后,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培育读诗心智为目标的古诗教学,定位不是“学会了什么”,而是“会学什么”。这个“会”表现为知道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走进诗里,感受诗里的生活,与诗中的人物对话;这个“会”表现为知道怎样体会诗人的心境,并积极探寻诗人为什么而诗兴大发,与诗人对话;这个“会”表现为上课体现“编者”意图,拓展延伸“编者”期待,与编者对话;这个“会”还表现为知道怎样借助联想、想象通过意会、补充等手段对古诗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进行准确解读、生动解读,渐渐能够将这种“陌生”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提高语言智能水平。四年级学生

3、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和古诗阅读能力,《池上》内容较为浅显,借助书上插图,通过读悟理解起来不难。而且本次赛课面对的学生是五华区重点实验小学的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学习素养。基于以上学情,基于以培育读诗心智为目标的理念我设计并执教了《池上》,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吟诗炼字,与人物对话诗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反复诵读有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体会人物形象。“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吟诗炼字的重要性。本节课,学生的读贯穿始终而且是层层推进式的读。1、自由读。

4、读通读顺,相机抓住字的音、形、义组织教学,随文识字。2、指名读。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这也是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3、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诗词富于节奏美、韵律美,朗诵时找出诗句的节奏点、平仄变化指导学生不仅把诗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美感。4、有个性地读。这是学生基于自己理解层面上的读,手舞之,足蹈之,吟唱之,表演之,合作读之,总之学生在此环节读得投入,读得开心,读出了个性。5、入情入境地读。这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6、熟读成诵,水到渠成。最后学生都能看着

5、画面有韵味,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与诗中的人物共感、共鸣,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生命得到了滋润。二、抓诗眼,悟诗情,与作者对话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诗人对

6、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抓“诗眼”——偷,引导学生悟“诗情”,充分的与诗人对话。在引导学生体会了白居易诗歌不仅语言凝练,而且通俗易懂后,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可再通俗易懂,老师还是对诗中一个字产生了疑惑‘偷’。‘偷’总是不光彩,令人厌恶的。那白居易为何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进了诗里?”引发学生思考,做好与诗人对话的准备。在引导抓诗眼,悟诗情时按以下的步骤推进:首先从字典中提取“偷”得多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学生就自然明白在这里“偷”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悄悄地、瞒着大人去的。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悄悄地,瞒着别人做的一些小恶

7、作剧和顽皮之事,追问“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马上由己及人提问“你觉得偷采白莲的小娃心情怎样?”让孩子们与诗中的小娃产生共感、共鸣。充分说后,提问“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在刚才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体会感悟出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最后,引出“当白居易看到这样一个调皮、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孩,会有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能很自然的体会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再进行感情练读。这样处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积极探寻诗人为什么而诗兴大发,与诗人展开了对话。三、上课体现“编者”意图,拓展延伸“编者”期待,与编者对话

8、古人有“文以载道,文以贯道”之论,任何一篇课文都承载着“教学+教育”的使命,都融入了编者对文本非常重要的考量,是学生必须花力气接受和理解的。一开始,我设计了旧知带新诗的环节。先让学生回忆一单元学过的古诗,知道编者将两首同是描写春天的诗编排在了一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