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王琦

中医体质学-王琦

ID:40587817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中医体质学-王琦_第1页
中医体质学-王琦_第2页
中医体质学-王琦_第3页
中医体质学-王琦_第4页
中医体质学-王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学-王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体质学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个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

2、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强调体质的可调性,从改善体质入手,为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提供条件;实现个体

3、化诊疗,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手段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该人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贯彻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中医体质学》图书信息[编辑本段]版权信息  作 者:王琦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8-1  字 数:243000  页 数:15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117070195  包 装:平装

4、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定价:¥19.00[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点与突破口,它突出地反映在“体质为本,彤神构成,体病相关,可分可调”等基本论点,即①体质可分论:人类体质可以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分类具有文献依据、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生物学基础;②形神构成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体现中医“形神合一”思想;③体病相关论:体质和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发病的倾向性;④体质可调论: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司变性,通过干预调整其偏颇,体现体质可调性。  《中医体质学》教材通过对中医

5、体质学的概念与范畴、体质的形成、体质分类、体质生理、体质病理、体质诊断、体质与治疗、体质与养生预防等系统论述,实现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并为生命科学提供新的认识体系。教材中提出并涉及了许多重大科学命题,如探讨“形神合一”的科学内涵。从形态结构一生理功能一心理特征一生物遗传方面,揭示由多种复杂因子构成的体质现象。通过“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表述,阐明体质调治的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揭示中医学是整体调节的医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中医体质分类研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体质可调性研究是本教材的三条主线,也是今后体质研究的主要任务。  《中医体质学》教

6、材作为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内容之一,经过19所中医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的共同努力,数易其稿,为中医基础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保持本学科自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力求体现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编委会还多次组织会议进行论证与研讨,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使教材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中医体质学》教材的编写,适应学科发展,培养新世纪人才,面向新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带有标志性的新成果,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新的突破。欲求中医之振兴

7、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中医学将在人类的进程中,以理论的自我更新,持续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范畴  一、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二、中医体质学的性质与范畴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医体质学的地位  二、中医体质学的作用  第三节 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内经》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理论基础  二、《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应用  三、历代医家对中医体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体质学的

8、哲学基础  二、中医体质学的生理学基础  第五节 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