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党员重温长征路精神心得感悟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9党员重温长征路精神心得感悟5篇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1】 “走到夹金山,伸手能摸天。” “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 红军长征胜利80多年后,这些谚语仍在流传。横断山脉雪山草地上,红军的足迹依然清晰。那深深的脚印,从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路汇聚,谱写出了红军长征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这些足迹及其最终方向,更体现出信仰的力量。 “雪山低头迎远客” 7月底的夹金山,云雾缭绕,山腰森林茂密,山顶草甸翠绿。它横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之间,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山脊的一些拐弯之处,至今还有些“望杆”的石堆地基。今年70
2、岁的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村民李贵良说,“望杆”就是路标,是一根5米左右高的竹竿或树干。过去,人们翻山必须沿着“望杆”走,否则易陷入山坳形成的“雪塘”之中。人马进入“雪塘”,立即被大雪覆盖,必死无疑。 如今翻越夹金山,可沿盘山公路行进。“望杆”早已不在,只留下残旧的石堆,让后人读懂80多年前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艰辛。 “九坳十三坡,鬼儿子把脚拖。”80多岁的夹金山村村民李连云告诉记者,这句当地俗语是说,在没公路时,人们从宝兴县翻越夹金山,必然过九道山坳、十三个大陡坡。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山崖,粉身碎骨。 事实上,红军在四川翻越了多座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虹桥山、巴郎山、亚克夏山、
3、打古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 空气稀薄缺氧、冰雪似刀割……这些都没能阻挠红军大部队前进。他们迈着坚毅的步伐,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行。 一座座大雪山,被红军将士抛在了身后。 “草毯泥毡扎营盘” 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来说,翻过大雪山,并不意味着艰苦的行军已结束。迎接他们的,是更难逾越的茫茫大草地。 1935年8月,红军开始踏上征服草地的艰难历程。在阿坝州,红军当年走过的松潘大草地包括如今的松潘县、红原县、若尔盖县等地。 在若尔盖县,记者找到一位红军的后代——供产。供产的父亲谢金钟在包座战役中负伤,晕死在战场上。等他醒来,红军已离开。谢金钟便以木匠身份为掩护,在若尔盖县求吉
4、乡周边活动。此后,谢金钟在求吉乡成家立业,给儿子取名供产。 “我的名字带有共产主义的含义,我现在才知道父亲当时的初心。”供产说,父亲在世时,每逢清明节,总是在碗里放些面块,旁边还放着一把木工弯尺,进行祭奠。供产长大才知道,父亲在祭奠两个人:一个是陷进沼泽地的年轻小战士,他是跟父亲一起在南充加入红军的小老乡;一个是父亲的木工师傅。 供产还清晰地记得,父亲讲过红军队伍里有很多南方人,从来没见过雪山草地。在草地行军途中,跟谢金钟一起参军的小战士不幸陷入沼泽之中牺牲。 这个小战士在草地上的遭遇,不是个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中,莫休在《从毛儿盖到班佑》一文中这样记述:土质是
5、例外松软,一插足陷半尺深,有时简直是无底的泥潭,人马一陷下,愈挣扎愈往下沉,没有别人的拖拽,永也莫想爬出来。 茫茫大草地,并没有让红军前进的步伐停下来。他们互相搀扶,步履坚定地朝着北方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 红军长征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爬雪山过草地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 极端恶劣环境下,人若无坚定信念难以负重前行。 广大红军将士能够克服、战胜过雪山草地的困难,首要的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这是走出死亡世界的强大精神原动力。 过草地时,部队规定,每人带的那袋粮食属于集体的,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动用一粒。对于这项规定,战士们都模范遵守
6、。有的同志饿得昏倒过去,也不肯动用自己所背的那袋粮食。 松潘县史志办主任车华强说,即使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军将士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阶级友爱和革命情谊。这是红军走出雪山草地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红军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在小金县扶边乡粮台村,红军标语依然清晰地刻在石碑上、写在墙上,如“穷苦青年参加青年团”“彻底粉碎川陕会剿”等。 红军长征途经粮台村时,为穷苦村民分田分地,并成立苏维埃政府。粮台村村民马林发的奶奶是当地苏维埃政府委员,马林发说,他的伯伯马康林,当年只有16岁,也参加了红军。 “听奶奶讲,我们这个村里,当时参加红军的
7、有十几个人。”马林发说。 小金县委党校副校长刘旭初告诉记者,红军长征时,沿途都有不少村民加入。他们一步步地从“打土豪分田地”的愿望,逐渐升华为面向全国、全民族的崇高理想,构筑起红军战士那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 重走长征路活动心得体会【2】 20xx年4月3日县委党校组织的从县委党校到**的红色之旅,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但是这次是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完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走完还真不敢相信。 虽然走完之后在身体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