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

ID:40546298

大小:5.46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8-04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_第1页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_第2页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_第3页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_第4页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闪电正闪和云闪》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地闪和云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佘会莲正地闪在不同的地区得到的正地闪比例有较大差别,从0-100%不等一般来讲,虽然在夏季雷暴中正地闪较为罕见,但是其发生的比例会随着纬度的增加和地面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正地闪发生的比例也增加,在海平面上比例约为3%,在海拔高度为2-4km的地方,则为30%。最近的研究表明正闪的比例还随雷暴过程的不同而不同,具有正常偶极电荷结构的日本冬季雷暴中十分常见一、正地闪的发生比例和一般特征佘会莲佘会莲通过对正地闪的光学和电学观测证实,正闪通常只有一次回击和紧接其后的连续电流过程组成。单次闪击正地闪占80%以上,偶尔也会发生多次回击。正地

2、闪回击由正极性的先导引导,正先导一般不表现出象负先导那样的明显梯级特征,其发光近乎连续但强度被调制佘会莲二正 地 闪 的 微 秒 级 电 场 特 性佘会莲三、正地闪的电流和电荷转移佘会莲佘会莲一般来说,正地闪电流的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都较负地闪要长。由表可以看出正地闪回击上升沿时间的平均值为22μs,是负地闪的4倍;对于单次闪击地闪,正闪的持续时间是负闪的7倍;平均的正闪脉冲电荷是单次闪击负闪的3倍;一次单闪击正地闪转移的总电荷量比单闪击负地闪大一个量级。平均的电流虽然相差不大,分别为35kA和30kA,但是正地闪产生大电流的几率较负地闪要大的多,正地闪回击电流超过250kA的几

3、率为5%,而负地闪回击电流大于80kA的就已经达到了5%。正地闪转移的电荷量无论是脉冲变化部分还是整个放电过程都较负地闪大的多正地闪与负地闪回击的对比佘会莲一般认为大部分的正地闪回击之后都跟随有连续电流过程。日本冬季雷暴的正地闪进行了分析,发现正地闪回击脉冲变化之后通常包含一个连续电流过程,对12次放电过程中的一个进行细节分析后发现,在2ms内的连续电流为105A,在4ms内转移到地球的电荷超过300C,而期间的连续电流为104A中国内陆高原夏季雷暴中的地闪进行了分析,发现一次正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转移的电荷量约为70C,是同一雷暴中多闪击负地闪转移电荷量的7-8倍。佘会莲日本冬

4、季雷暴中发生的12次正地闪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次有较明显的连续电流过程,而Takeutietal.(1978)发现的比例则是8/12。Fuquay(1982)对夏季雷暴的75次正地闪过程分析发现回击之后全部有连续电流过程,Rustetal(1981,1985)对夏季强风暴中的正地闪过程分析认为只有一半的正地闪回击之后有连续电流过程,并用光学的办法进行了证实。郄秀书等(1998)对中国内陆高原夏季雷暴中的正地闪分析也认为大部分的地闪只有单次回击,且回击之后有较明显的连续电流过程。佘会莲云闪定义为所有没有到达地面的闪电放电。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资料来区分云内(intracloud

5、)闪电、云间(intercloud)闪电和云-空气(cloud-air)放电三种云闪过程。事实上根据地面电场记录看,三种放电过程十分类似,而且云闪过程也包括地闪过程中发生于云内的部分。云闪是最经常发生的一种闪电放电事件,一般认为云闪占全部闪电数的2/3以上。云闪佘会莲云地闪的比例和落雷密度随纬度有很大的变化云闪的发生比例佘会莲影响云地闪之比的因素云闪数与地闪数之比值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低,云地闪数之比越大,反之当纬度高时,比值就小。云地闪比还与年雷暴日有关,年雷暴日少的地区,比值较低,年雷暴日多的地区,比值较高。云地闪比与云的厚度有关,云地闪比随云的厚度增加而增大佘会莲云闪的

6、一般特征云闪通常发生于云中的正负电荷区之间,持续时间与地闪类似,为半秒钟。一个典型的云闪放电过程可以传播5-10km的距离,中和电荷几十库仑云闪放电一般开始于连续传播的流光,当流光遇到极性相反的电荷源时,便引发类似于地闪回击的放电过程称为反冲流光,与此相伴的电场叫做K-变化。云中的K-变化与发生于云地闪电回击之间的K-过程产生的K-变化相似,对应于小而快速的电场变化佘会莲佘会莲云闪的发展过程KitagawaandBrook(1960)曾利用云闪产生的电场变化波形将云内放电过程区分为初始、活跃和结束三个阶段佘会莲佘会莲在偶极电荷结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看法Ogawa等[1964]认

7、为云闪初始阶段上部正电荷区缓慢向主负电荷区发展。Smith[1957]、Nakana等[1979]利用多站电场变化得出相反的结论,即云闪起始于主负电荷区Liu等[1985]利用折线流光模式对云闪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云闪由起始于负电荷区向上发展的负流光引起。Weber等[1982]利用雷声定位方法发现云闪既可以起始于正电荷区向下发展的正击穿过程,也可以起始于负电荷区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Shao等[1996]利用窄带干涉仪系统首次获得了比较清楚的云闪发展图像,发现云闪由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引起。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