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

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

ID:4052886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_第1页
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_第2页
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写在徐州的一组《浣溪纱》   苏轼不但是宋代杰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十分注重发展生产的循吏。   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年)四月由密州调任徐州,七月便逢水灾。苏轼调遣百姓抗洪自救,保全了徐州。不料洪水过后,一冬无雪,一春不雨,又出现了大旱。所谓“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尘”,正是对严重旱情的生动写照。苏轼遂又为抗旱而操劳起来。当时,倍受煎熬的当地农民一面挑水点播,一面把从泗水捕来的鱼,放生到徐州城东二十里处的石潭里。当地人民迷信,认为鱼龙同种,以此放生行动,就会博得龙王爷的怜悯,赶快下雨,解除旱情。恰在此时喜降普雨,旱

2、象完全解除,徐州大地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四月末,农民们赶赴石潭谢雨,身为太守的苏轼也乘兴参加。这组《浣溪纱》词便是写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suī)盱(xū)。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其一   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池塘里的鱼儿也因水温升高而渐渐上浮,清晰可见。连村的树木一派暗绿,晚上借宿的乌鸦藏在里面恐怕也看不出来吧!不管是黄口小儿,还是白发老人,都欢聚在一起,人们是多么高兴呀!一向莽撞的小伙子见到“大官”,变得格外腼腆起来,就象惊恐的麋鹿,急忙躲起来

3、;但一听到“谢雨”的锣鼓,又用不着打招呼,便猴子般地一下子都钻了出来。并且“归来说与采桑姑”,传告太守已到的新闻。这“麋鹿”、“猿猱”比喻最见精彩。试想:昔日官吏,苦索百姓,滥施淫威,使之如何不怕?这些青年虽听到过这位太守的德政,但究竟是真是假呢?所以一见太守到来,恰似“麋鹿”惊散;待见其情可亲,才又猴子般地跑出来围观。不仅自己看,而且归来手舞足蹈,说与姐妹得知。三言两语,既反映了农村青年老实、腼腆、怕羞、怕官的神情,又刻画了他们活泼、好奇、热情、可亲的性格。“说与”的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

4、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二   “采桑姑”尽管是那样急于看到太守,但首先还是“旋抹红妆”,而后出门。看的方式也与后生有异;小伙子们是憨笑着、欢跳着围观太守,而姑娘们则是“三三五五”挤在自己的篱笆门前,弄得是:“相排踏破蒨罗裙。”   兵荒马乱之岁,村姑少妇,最忌官、兵,一闻其至,非逃即藏,躲藏不及,便设法蓬头垢面,以免遭其凌辱。而迎接可亲可敬之人,则定要仔细认真打扮。她们既好奇,又怕羞,所以“看使君”时极力把同伴推在头里,自己躲在同伴身后。这样,你推我,我挤你,紧紧地排在一起,甚至连挺新的红罗裙都踏破了——仅

5、仅三句,把农村姑娘们看太守的心理、动作、情态,已经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下片说:老人小孩,相携相扶,虔诚地做着祈祷小麦丰收的仪式;乌鸢翔舞,是在想吃祭神的食品。因丰收在望,人人高兴贪杯,有的竟至醉卧路旁。这“道逢醉叟卧黄昏”,乍看与迎神赛会关系不大,实为村民心境的旁衬,是“醉太平”的写意之笔。后面三首,是写谢雨赛神期间,作者到附近农村巡视所见:   麻叶层层(qǐng)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其三   不论线何种麻,都长得那样地茂盛,层层泛着嫩叶的光亮。是谁家在煮茧呀,

6、全村都散发着如此郁郁的芳香?心里想着,抬眼而望,只见篱笆墙内一群妇女正在紧张地煮茧抽丝,又不时发出笑语声声。仅此三句,农村的恬静、邻里的和睦,妇女的勤劳,一一跃然纸上。   上片由村外写到村内,下片由村内写到村外。“醉眼”是形容老态龙钟之状。“豆”,指比小麦早熟十几天的蚕豆、豌豆之属;凶荒之年,农民常常种这种早熟作物。诗人上路,只见一位垂着白发的老人,手拄拐杖,老眼昏花,在田野捋取尚未成熟的麦穗,准备捣一捣充饥。看到这情景,想到徐州已经两年闹天灾,词人心里自是难过,于是走到老人面前问道——“老人家:叶黄豆熟,还需要多久?”言下之意,等这些作物

7、成熟,接着就是小麦丰收,您老人家的日子就好过了!虽是一句简单问话,却看到了词人对农民深挚的思想感情。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其四   作为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他既看到了洪水旱灾过后农民尚有衣食不充的情况,更看到了灾情过后的新景象,越看越爱看,因而走了一村又一村,真是处处风光醉人。你看:就连枣花落到衣巾上的“籁籁”之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可知词人对农村风光是何等陶醉!然而更美的声音还在后头:“村南村北响缲车。”试想,对一个希望农村五谷丰登的人,还有比听到这缫丝的

8、声音更入耳的么?说“村南村北”,可知词人听得何等细心,何等兴致勃勃。词人正陶醉此声之际,忽又听到叫卖黄瓜的声音。抬望眼,原来在一棵古老的大柳树下,一个着粗布衣服的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