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

ID:40519250

大小:714.56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8-04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_第1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_第2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_第3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_第4页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体及社会影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群体及社会影响《三个和尚》是我国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优秀动画片,而其中的故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没水吃”。山上一座小庙,需到山下取水。“一个和尚挑水吃。”庙中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到山下挑水上山,日复一日,没有改变,不能改变,也不需要改变。“两个和尚抬水吃。”当庙中又有一个和尚来了以后,挑水的和尚显然不能继续挑水而让新来者坐享其成。于是,两个和尚只好用抬水的方法,取得平衡。“三个和尚没水吃。”不幸的是,庙中来了第三个和尚。人多了,反而水的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直至没水吃。没有人再抬水而让第三者坐享其成,更不可能有人挑水而让多数人白白受益。三

2、个和尚的故事,是典型的社会惰化现象,它是本章所要研究内容之一。群体的概述群体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第一节群体的概述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类型群体的形成群体的功能一.什么是群体共同的目标彼此意识到对方一群人相互作用2008年广州火车站春运场面二.群体的类型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聚合体、联合体与集体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程度首属群体: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次属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社会结构的

3、群体。三.群体的形成(一)群体形成的过程谢里夫(M.Sherif,1961)研究两个独立人群两个群体相遇两个群体协同活动(二)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活动隶属需要共同兴趣情境压力工具作用(三)群体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四.群体的功能完成组织赋予任务满足个体心理需要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二节群体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一.社会助长(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1.社会助长的界定个体对别人的意识(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电子监控)所带来的行为效

4、率提高的现象。特利普里特(M.Triplet,1898)的研究2.社会干扰的界定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二)社会助长或干扰与工作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任务的熟悉程度有关机械操作、手工活动→社会助长作用;思维活动→社会干扰。工作任务熟悉→社会助长作用。卡特莱尔(N.B.Cottrell,1967)实验(三)社会助长或干扰的机制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增强个体内驱力。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社会干扰另一机制:注意力分散理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Low)(四)性别助长与异性效

5、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性别助长假设:对于性别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而性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助长现象。性别助长:人在性别意识萌发之后出现的异性高于同性的行为促进现象。实验研究性别助长实验研究王青(1990)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及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在两种不同情境下完成仰卧起坐。一种情境为两个同性别的同学注视;另一种为两个异性同学注视。研究结果证实,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学二、四年级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同性注视和异性注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助长作用。而对于

6、已经进入青春期,性意识得到较高水平发展的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在异性注视下所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明显高于同性注视。小学六年级女性在同性与异性注视下,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没有明显差异;而初二女生在异性注视下,完成次数反而明显少于同性注视,显示明显的性别干扰作用。印象管理是性别助长作用的主要心理机制。(五)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脑力激励法1.“脑力激励法”奥斯本(A.F.Osborn,1957)基本原则:在集体解决问题时,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人们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案。发言者遵循规则:——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

7、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观念。2.“预热效应”林格伦(H.C.Lingren,1965)3.在复杂的问题解决工作上,发挥社会助长作用的最佳途径,是采取脑力激励方法对人们进行解决问题的预热,然后再引导人们独自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办法。二.社会惰化(一)什么是社会惰化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达谢尔(J.F.Dashiell,1930)的研究实验、英格汉姆(A.G.Ingham,1974)

8、的研究、拉特纳(B.Latane,1979)的研究杰克逊(J.M.Jackson,1988)的研究(二)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