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风雨兼程60年a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

ID:40484747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_第1页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_第2页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_第3页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_第4页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_第5页
资源描述:

《邹城风雨兼程60年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邹城市工业经济风雨兼程60年在2008年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62.9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山东省和济宁市也居高位。建国以来,邹城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一、1948—1978工业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建国之初,邹县工业经济一片空白,城内仅有4家传统手工作坊和622户个体手工业户,年创产值243万元,占经济总量的11%。1948年邹城解放,将任兴茂之酒坊收归国有,定名为尼山酿酒厂邹县分厂,成为邹县第一个国有企业,也是邹县酿酒厂的前身。1949年

2、初政府投资1万元进行改建,当年实现产值5.3万元,成为济宁地区酿酒行业产值较高的厂家。49年3月邹县合作推进社(供销合作社前身)成立,全县私营手工业陆续恢复生产。邹县历史上也有过卷烟企业。49年4月坐落在邹县城南门里的“金城新记”烟厂开业,年产“太阳牌”纸烟150箱。此后至1954年前邹县搬运工会(站)、榨油厂、华东印刷局(印刷厂前身)、生建炼焦厂等陆续建立。1955年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全县共建起手工合作组织30个,其中较大的有鞋业组、缝纫社、木业社、印刷组、机械修配组红炉生产合

3、作社等,并于年底成立邹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邹县煤炭企业产生于五十年代。57年10月在邹县境内发现特大型煤田,当时勘探地质储量为30亿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台都作了报道。1958年在落陵公社牛庄兴建邹县煤窑(唐村煤矿前身),1959年开始产煤。1965年4月兖州煤炭指挥部在邹县成立。邹县也同样经历了大炼钢铁的特殊年代。1958年成立以县委书记张正仪挂帅的大炼钢铁领导小组,9月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全县建起钢铁厂22座、各式高炉4480个、微型高炉2106个还有邹式炉等,日上阵劳力最多47705人

4、。配套还在城关、落陵等建起8处炼焦厂,后合并为国营焦厂。邹城60年代就有电力企业。1962年2月邹县第一座小型水电站在西苇水库建成供电;1965年邹县第一座36KV变电站在万村建成,开始为城区送电。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焦厂、造纸厂、水泥厂等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唐村煤矿粮食加工厂、酒厂等9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分别由中央煤炭部、粮食部和省有关部门收权管理,县保留的大集体工业由县工业局管理。到1970年全县第一产业产值达到3337万元,占到了经济总量的41%。进入70年代,中央、省、济宁市先后

5、在邹县建起一批大中型企业,对邹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济宁市属企业搪瓷厂、缝纫机厂和自行车厂成立于70年的上半年,下半年又建起省属企业铁合金厂。同年兖州矿区重新上马,北宿、南屯煤矿分别于72、73年建成投产。到75年国家建委正式批复兖州矿区的总体设计:划分10个井田,总设计能力为年产1365万吨。70年代县属一批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包括化肥厂、焦化厂、电讯九厂、水泥厂、玻璃纤维厂、氮肥厂、磷肥厂、陶瓷厂等。到1978年全县工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257.30万元,占经济总量的54.89

6、%。全县有企业单位109家,其中有全民26家,含省属3家、地区属4家,创产值10250.46万元,有集体83家,含社办72家,产值3006.84万元。在省属企业中兖州矿务局年产值4128.99万元,在县属企业中焦化厂独占鳌头,年创产值840.28万元。二、1978---1998年骨干企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邹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因企制宜抓工业,一批企业初具规模。95年经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和省划分企业类型领导小组审核,全市

7、市属大中型企业已达9家。1986年建厂的无名啤酒厂,97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实现利税6200万元,综合效益全省同行业第四。81年建成投产的峄山化工集团到1998年已发展成为年产合成氨11万吨、尿素16万吨、复合肥3万吨、甲醇1万吨的大型化工企业,还有横河煤矿、钢山酒业等在98年前都实现了利税过千万,成为全市工业生产的脊梁。截止到1998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268家,其中市直工业39家,从业职工17.45万人,市直职工2万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86亿元。进入80年代,邹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8、。86年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发展乡镇企业领导小组,1988年确定为“乡镇企业年”,提出乡镇企业在规模、速度、效益上要有大的突破,首次提出“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并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设立招商引资联系点,乡镇企业由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2年全市乡镇企业创产值39166万元,比91年增长101.8%.当年仅城关镇就发展镇办、村办、联户办企业1900多个,该镇因此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山东省的表彰。1992年至1998年是乡镇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上实现了由单纯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