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节 声音的特性1.教学重点:(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教学难点:(1)音调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2)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区别。一、情境导入模式一:如图所示,将喇叭的纸盆上撒些碎纸屑,播放歌曲时,会发现喇叭纸盆上的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播放的声音越大,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模式二:教师采用正常、快速、慢速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让学生聆听,说出这三种放音时,听到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播放大
2、家熟悉的歌声,并控制声音的音量。学生仔细聆听,说出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青花瓷》,让学生说出这首优美歌曲的歌唱者是谁。教师: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模式三: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狼外婆与小白兔”的故事吧!大灰狼假扮外婆在小白兔家门外喊话,而屋内的小白兔能够辨别出是狼的声音,而不是外婆的声音,小白兔听出了狼和外婆的声音各有不同的特点。除此之外,声音还有其他的特性吗?二、教学建议1.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1)首先通过弹奏弦乐器或对比听各种高音和低音等感受声音的高低,引入音调
3、的概念。(2)再结合钢尺实验,观察钢尺振动快慢与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3)讲解频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同时介绍超声波与次声波。(4)用示波器进一步科学地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2.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1)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学生可用橡皮筋或刻度尺等做实验。(2)总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通过讲解、举例进一步讨论响度与距离的关系。3.了解音色的不同:(1)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分辨,从而明确音色这一特性。(2)将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输入示波器,观察波形图的
4、特点。从波形图上分析音色是声音的什么特性。(3)简单介绍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4.超声波与次声波: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与超声波、次声波有关的信息。课堂上运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对比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三、本课板书1.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2)频率:①定义: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②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③单位:Hz。④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⑤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波形:高音调的波形密集,低音调的波形稀疏。2.响度:(1)响
5、度:声音的强弱。(2)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影响响度的因素:①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4)波形:响度大的波形高,响度小的波形低。3.音色:(1)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波形特点:对于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或响度相同,波形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