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

ID:40451577

大小:284.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8-02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_第1页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_第2页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_第3页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_第4页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_第5页
资源描述: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我国土地荒芜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掌握生态工程在治理土地荒芜现象中的原理及设计方案纲要第一节我国荒芜土地的现状第二节沙化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第三节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第四节荒山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第五节工矿废弃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设计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一节我国荒芜土地的现状一、荒芜土地荒芜土地是指覆被稀少的土地。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土地质量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并且总体上仍在持续恶化。●荒芜土地概念具体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

2、、盐渍化日益加重,植被退化、土壤退化严重,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日趋下降,导致了荒芜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荒芜土地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已经成为生态工程的重要任务二、荒芜土地具体表现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2%,且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仍在继续加强;全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1/3;全国2350个湖泊中,近期已干枯消失543个;全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到目前为止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这一比例高于世

3、界平均水平。我国已发生荒芜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98%,全国荒芜化趋势依然是“扩大”大于“逆转”,问题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建国以来虽然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治理速度赶不上流失速度。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江河湖泊和大型水库泥沙淤积,水面缩小,调洪能力下降,江水威胁加剧。●土地沙化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的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为因素干扰的加剧,土壤盐渍

4、化程度日益加重。盐渍化斑块面积迅速扩大,其形成速度之快,分布面积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局部地区忽视疏浚排水沟和排水设施的维护,致使次生盐碱化进一步增长。●草场退化我国的草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由于毁草开荒、超载滥牧、重用轻养及鼠虫害等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的草地资源破坏严重,牧草产量不稳,草场出现沙化、碱化现象。●土地退化,耕地锐减土地退化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之一,土地退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旱、亚干旱地区、山区以及热带雨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甚至经济相

5、当贫困。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我国的耕地面积近年递减明显,大量的工矿废弃地闲置与我国人口增加、耕地锐减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质量的下降也十分明显,肥力较高的耕地只占耕地面积的1/4,全国有59.1%的耕地缺磷,23.9%的耕地缺钾,60%以上的耕地缺锌、锰等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第二节沙化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一、沙化土地的演替沙化土地大多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干扰下形成的。它具体表现为土地的退化和生物生产力的下降。对引起沙化的自然因素,目前人们还难以大规模地去改变,只能设法缩小它的影响范围。在沙化

6、土地上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就是要求在已被人们破坏的自然环境上,重建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使其能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沙地演化的自然顺序是由流动沙地逐渐生长植物变成半流动沙地,再由半流动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到固定沙地。如人类进行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使温带亚湿润草甸草原区固定沙地上稳定的榆树~山杏森林生态系统变成极不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就是一明显的例证,其破坏顺序是:1.稳定的榆树~山杏森林生态系统2.天然次生林包围耕地阶段3.天然次生林与耕地大致相等阶段4.耕地包围林地阶段5.耕地上散生孤树阶段6.流动沙

7、地二、沙化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自然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2.沙地上长期存在的农林争地、农牧争地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三、沙化土地的生态工程设计1.网格状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2.平行式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3.镶嵌式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4.孤立沙丘岛状森林模式的设计5.在沙垅与长洼地相间分布的地段建设林草田、麻稻苇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一、退化草地的现状第三节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原退化明显。造成草地面积减少、质量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8、,但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我国温带亚湿润地区的草地退化相当明显。吉林省西部的草地为以羊草为主的草甸草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形成了碱蓬群落逆向演替系列羊草群落羊草~糙隐子草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寸草群落虎尾草群落星星草群落1.羊草~糙隐子草群落糙隐子草的生态适应性较强,比较耐牧,在羊草草地退化的早期阶段,往往可成为优势种,与羊草共同组成羊草-糙隐子草群落。该群落种类成分中除羊草、糙隐子草占主导地位外,长梗葱也占较大的比重。由于糙隐子草数量多,使群落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