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ID:40434874

大小:501.0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1.【答案】绽放红装素裹【解析】本题参考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形字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应注意的字是:“裹”。【考点】字形的掌握2.【答案】A【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有误,《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

2、真情。【考点】文学常识3.【答案】(1)√(2)×【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第②句表述错误,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考点】古代文化知识4.【答案】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2: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棕子,都诉说了对故人久远的怀念。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解析】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

3、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结合节日习俗来仿写句子。【考点】仿写句子的能力。5.【答案】(1)一年之计在于春(2)独怆然而涕下(3)江入大荒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6(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会挽雕弓如满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4、。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携,雕。【考点】基础题6.【答案】(1)驱车(追赶)(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都(4)原因,缘故【解析】(1)概括新闻内容要结合新闻的六要素,同时注意导语的关键词。如本新闻的导语是“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据此筛选关键信息“联大”

5、“通过关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再组织语言即可。(2)图表的概括要从纵横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两方面概括得出:①中国的死亡人数最多;②亚洲很多国家死亡人数众多;③战争给施害国日本也带来了伤害,也有人死亡。(3)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图片的主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并参照例句来谈自己的感言,语言表述要清晰、连贯、得体,同时要至少运用一个成语。【考点】文言实词的理解。7.【答案】(1)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这是善于利用士

6、气作战(的人)。【解析】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靡:倒下。气:士气。【考点】文言句子的翻译。2/68.【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不正确,战争开始后,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不计较两人身份的差异,体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在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争的有关问题,

7、体现出他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特点。在长勺战争中,鲁庄公任用之前并不出名的曹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体现出鲁庄公的知人善任。由此可知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考点】原文内容的理解。9.【答案】【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解析】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

8、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考点】比较阅读能力。【乙文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