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

ID:40428840

大小:274.5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8-02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民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中国古代民俗民俗,主要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有很强的民族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民俗,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窗口。透过民俗,能够反映历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和文化科学水平,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性格;反映一个国家历史的变迁。12第一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源于并体现了原始崇拜、迷信禁忌,神话传奇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节日里还有宗教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成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3一春节又称“过年”,农历新年第

2、一天,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古代亦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朔”“端日”。辛亥革命后公元历法在我国得到确定,就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4历史上,古人常在这一天举行朝贺,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侯,祈求丰收,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传统习俗,元旦到元宵佳节都属于“春节”范围。5(一)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北方多在二十三)祭灶神。俗称灶王爷。传说中灶神是天帝派驻人间的全权监察代表,除职掌灶火外还要观察人间的所作所为,每年腊月二十四上告天帝。每年的这一天要祭祀灶神,贴灶马,就是灶神画像,“上天言

3、好事,回宫降吉祥”。6(二)除夕俗称大年,腊月三十。古人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是除夕的重头戏,又称“熬年”。熬过年的人来年劳作有劲,不困不乏;可为长辈添寿。吃“团年饭”,阖家团坐守岁。老人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以祈来年避凶趋吉。7(三)贴门神和春联鬼畏桃木,为驱恶辟邪,祈求一年好运,用桃木削两块木板写上能避凶纳福的偶像挂在门旁。汉代在门户上画鸡、悬苇、画神荼、郁垒二神像在桃板上,意在驱逐瘟疫恶鬼。后画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宋代演变为春联。以求吉利平安。8(四)拜年传统习俗。正月初一辰时起,守岁的人便穿上礼服,家人依次向祖宗或神袛祝

4、年禧,小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出行拜年。辞旧迎新的形式,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手段。9二、元宵节农历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又称元夕、元夜,也叫上元节。上元本是道教的名称和节日,为道教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中上元天官的出生日。传说天官主管赐福。后天官与表官禄的员外郎和表长寿的南极仙翁合称“福禄寿”。10元宵节吃元宵。又称“汤圆”“汤团”,寓意阖家团圆、吉祥如意,给亲戚朋友送元宵祝福新一年幸福安康、百事圆满。张灯、放烟花是元宵节最主要的节俗活动。放烟花表达避凶趋吉的心愿,增添喜庆的气氛。11节庆活动有猜灯谜、踩高跷、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打腰鼓等,

5、突出元宵节“闹”的特点。12三、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四月四——六日之间,又叫“踏青节”。始于周代,已有2500年历史。祭扫坟墓的习俗始于秦代以前,唐代尤盛。宋代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三天明清扫墓活动得到延续,至今。13明清扫墓时,人们不仅祭祀自己的祖先,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的先烈,追思他们的业绩。清明还有到郊外踏青、郊游和野餐的内容,有了些游乐的成分。14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午、重五、端阳。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为端午。15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纪念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二说祭祀龙的节日;三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6、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含恨而死。唐朝追封他为忠烈公,定这一天为端午节以示纪念。16民间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习俗。古人把五月看做变月,有许多禁忌我国有的地区端午节悬艾和菖蒲的习俗;家人团聚时,要喝雄黄酒或把雄黄水涂在小孩额头和面颊,以避毒虫和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17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也是妇女们向织女乞求高超灵巧的纺织技艺的时机。每当七夕,民间有祭拜织女的习俗,汉代有搭建彩楼的习惯,称为“彩楼”、“乞巧楼”或“穿针楼”。18七夕节活动丰富多彩,主

7、要有浮针度巧和穿针乞巧。后少男加入,七夕节成为男女同乞,男乞文,女乞巧。19六、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秋季八月的中旬,故名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月圆象征团圆。又称“团圆节”祭月和赏月是中秋节传统习俗。史书记载,周朝,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汉代开始赏月。宋代流入民间,成为群众性的传统节日。20七、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阳节”。《易经》称阳爻为九,所以九是阳数,九九相重,古人以次日为吉日,故称“重阳”,又称“重九节”。重阳节有登高、食糕、饮酒、赏菊、插茱萸习俗。吃重阳糕、饮菊花

8、酒,象征步步登高,百事皆高。为辟邪,还有插茱萸、佩茱萸囊的习惯,又称“茱萸节”。20世纪80年代,重阳节又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