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22150
大小:346.50 K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8-02
《阳江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阳江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根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77—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
2、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积极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立足转型升级优化存量,面向中高端发展引导增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善市场预期,提高投资有效性,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正确处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系,推动我市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经济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落实上级部署和我市实际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去降补”工作总体部署,结
3、合我市发展实际、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聚焦影响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突出问题,找准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重点和发力点,摸清情况,明确任务,精准施策,确保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把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管齐下,在积极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供给侧发力,从生产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不断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创新资源和技术、设备供给,加快技术、
4、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等创新。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并举,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增强现有产业和企业发展动力,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产业转移。—77———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提高生产端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政策。——坚持重点改革攻坚与稳妥有序推进相结合。加大行政管理、投资、价格、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
5、长效机制,促进市场准入更加开放公平,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把握好工作节奏和政策配合,重视补短板兜底线,防范引发社会风险,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二、工作目标经过3年努力,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降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有效改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传统发展动能提升和新的发展动能培育取得明显成效,供给结构有效优化,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去产能方面。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
6、有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行业产能任务。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年累计承接70家左右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落户,2018年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90亿元左右。—77———去库存方面。到2018年底,全市商品房库存规模控制在402万平方米,比2015年底的417万平方米减少1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库存减少5万平方米,非商品住房库存减少10万平方米。各地区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个月以内,非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明显缩短。——去杠杆方面。到2018年底,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公司杠杆率基本达
7、标,证券、期货机构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指标体系要求,确保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金融业务主要风险指标达到监管要求,力争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5家。——降成本方面。到2016年底,全市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含住房公积金)、财务成本、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等成本下降取得积极成效。到2018年,企业负担进一步降低。——补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与新供给体系相匹配,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
8、全可靠的软硬基础设施支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