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

ID:40415847

大小:51.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2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_第1页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_第2页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_第3页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_第4页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EGSB反应器介绍12、EGSB厌氧工艺原理13、EGSB反应器特点14、EGSB反应器启动运行21)菌种驯化22)颗粒污泥培养23)负荷提高23)试运行25、EGSB反应器主要参数控制21)反应器有机负荷22)上流速度33)环境因素的控制36、影响EGSB反应器的环境因素31)温度及温度的波动32)PH值范围及PH缓冲能力43)营养物与微量元素44EGSB反应器使用说明书1、EGSB反应器介绍EGSB即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系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处于部分或全部“膨胀化”的状态。为了

2、提高上流速度,EGSB反应器采用较大的高度—直径比和大的回流比。在高的上流速度和产气的搅动下,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由于良好的混合传质作用,EGSB反应器内所有的活性的细菌,包括颗粒污泥内部的细菌都能得到来自废水的有机物,也就是说,在EGSB内更多微生物参与了水处理过程。因此可允许废水在反应器中有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2、EGSB厌氧工艺原理厌氧消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但密不可分的步骤: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第一组微生物,酸化细菌完成厌氧消化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水解和酸化

3、。它们通过胞外酶将聚合物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解为能进入细胞内部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部氧化降解而形成二氧化碳(CO2)、氢(H2)和主要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第二组微生物,产氢产乙酸菌在酸化过程中把上述产物转化为乙酸盐、氢及二氧化碳。第三组微生物是产甲烷菌,它们将乙酸盐或氢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3、EGSB反应器特点1)BOD去除率高(90%~95%);运行稳定,构造简单。2)更易形成颗粒污泥且分布均匀,污泥床内生物量多(可达60g/l);非常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3)容积负荷率高(2

4、0~30kgCOD/m3.d),停留时间较短,因此所需容积大大缩小;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2-3倍以上。4)运行方便,采用旋混布水方式,布水均匀,传质较果好,而且不存在堵塞短流问题。45)增设了外回流系统,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碱度可通过回流水可以实现碱度的补充,碱液成本可大大降低。6)高径比高(一般2-4),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4、EGSB反应器启动运行1)菌种驯化菌种驯化阶段:是让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基质的过程,所以负荷一般较低。罐加满水后,开循环水泵进行回流,使污泥适应新的环境,上流速度控制

5、在2.5m/h,回流2-4天。回流结束后,进入启动阶段,初始的反应器负荷为2.0kgCOD/m3.d,这一过程大约需要持续3-7天。2)颗粒污泥培养驯化阶段完成后,进入颗粒污泥培养阶段,每次的提高幅度为1.5kgCOD/m3.d。当COD去除率大于或等于90%或者挥发性脂肪酸小于或等于300mg/l时,开始提高负荷。大约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80%在反应器有机负荷提高的过程中,应确保反应其中的菌种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同时随时监测出水的COD、VFA等指标。3)负荷提高当完成设计处理负荷的8

6、0%时,此时进入负荷提高阶段,可快速提高负荷以促进颗粒污泥的生长。从此时起将负荷提高幅度提高到1.5kgCOD/m3.d,大约需要10天左右时间达到设计负荷能力(设计负荷20~30kgCOD/m3.d)。3)试运行当调试完成负荷的90%时即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本阶段主要对系统各设备进行调整时期达到最佳工况,同时将负荷提高至满负荷。5、EGSB反应器主要参数控制为了保证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必须在监测的基础上对反应器的各种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反应器有机负荷、上流速度、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和反应器内的污泥停

7、留时间等。1)反应器有机负荷4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可以分为容积负荷和污泥负荷两种表示方式。为了计算、控制方便,我们常用容积负荷来表示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容积负荷表示单位反应器容积每日接受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量,其单位为kgCOD/(m3.d)或kgBOD/(m3.d)。容积负荷的计算方法为:容积负荷=进水COD(kgCOD/m3.d)×进水流量(m3/d)/反应器容积(m3)。当反应器调试至设计负荷,或低于设计负荷但已完全处理设计范围内的所有废水并达到设计的出水指标后,反应器进入正常运行阶段。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反应

8、器的容积负荷稳定。根据监测的进水COD值及时调节进水量。当原水COD浓度因上游工艺故障,造成容积负荷增加超过1.5kgCOD/(m3.d)时,应立即减少进水量至正常负荷。如果因生产工艺改变而导致水量增加反应器尚未达到设计负荷时可以逐渐将水量加入反应器中。2)上流速度上流速度(Up-flowVelocity)也叫表面速度(SuperficialVelocity)或表面负荷(SuperficialLoadingRa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