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03271
大小:19.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1
《《人之初》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之初》教学设计学校厦门第二实验小学设计者王佳授课日期2017年4月27日章节第五单元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题《人之初》课型识字课教学目标总目标: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近”等7个生字;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3.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大致内容,明白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第一课时目标:1.主动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认识会意字记字方法,并会书写“之”“远”“近”;2.多种形式朗读第一小节,并熟读成诵。3.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大致内容,明白“人之初”的意思,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课时目标:1.巩固复习本课生字,并书写“相”“习”“玉”“义”;2.多种形
2、式朗读第二小节,并熟读成诵。3.运用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主理解第二节的大致内容,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蒙学教材,相当于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它具有双重品格:“在内容上包容了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同时也应利用学校一直以
3、来开展的经典诵读特色,借助学生熟识的《弟子规》进行教学,更深入地培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走近经典”到“走进经典”。学情分析前在状态分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进行学校经典诵读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甚至在还没进小学之前就已经能熟读、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班级53个学生中能够熟背三字经的就有42人,但经过课下闲聊时的追问,我发现同学们对《三字经》大多只停留在能读、会背的阶段,对于内容及意义了解甚微。我认为这样的前在状态能够让平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克服对新课文的畏难情绪,产生“我会读”
4、、“我会背”的成就感,继而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但是也有可能降低一些学生遇见新文本的“新鲜感”和“兴奋感”,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无法专注听讲。这篇课文是识字系列课文的第八课,学生在之前的识字课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我们也一起集思广益把它们放入了“识字百宝箱”中,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班级中三分之二孩子大多都需要通过提醒才会“开启宝箱”去想想要用哪件宝贝来记住生字,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自觉提到“我想用‘百宝箱’中的……方法来记这个字”,在这节课上我也希望学生能够更主动地用起“百宝箱”来解决遇到的生字,真正的在“学结构”之后达到主动地“用结构”。潜在状态分析: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班级
5、同学对于同桌互助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形式已经不陌生了,大多数同学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做到大胆表达、认真倾听、分工明确。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识字记字的水平和方法上都有差异,在这节课上,我希望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组内生成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识字记字的积极性与效率。学生差异分析:根据这节课“识字”与“明文”的两个教学目标,我把班级的孩子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能通过“宝箱”主动识字并知晓课文大概意思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文字皆晓型”学生;第二类:能通过“宝箱”主动识字但不
6、知晓课文意思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晓字不晓文型”学生;第三类:只是能背诵课文,但不理解内容也不能主动识字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只能背文型”学生;第四类:不能主动识字,先前也没有接触过传统经典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白纸型”学生。在这一堂课上,我希望能够激发起“文字皆晓型”学生运用“宝箱”认识生字的成就感,挖掘这些学生先前学习经典的资源,引导他们带动其他同学理解文义,并使他们更加热爱经典,深入传统经典的学习;我希望能肯定“晓字不晓文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热情和方法,让他们喜欢运用“宝箱”来学习汉字,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合作学习走近传统经典,领悟其深刻含义,培养他们今后学习传统经典的兴趣;
7、对“只能背文”型学生,我会充分肯定他们先前的积累,充分调动他们学文的热情,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识字要求,引导他们主动利用“宝箱”学习生字,发现“宝箱”识字的便利性,爱用“宝箱”识字;对“白纸型”学生,我会在这堂课上更加关注他们读文的热情,关注他们能否把课文读通、读顺,能否在老师的提醒下用“宝箱”来记住生字,是否能在老师的引导和小组合作中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产生自己的思考。教学资源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ppt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