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

ID:40388503

大小:329.8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01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_第1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_第2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_第3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_第4页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1.致病性(pathogenicity)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质的概念2.毒力(virulent)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利用柯赫法则1.经典柯赫法则(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2.基因水平一、细菌致

2、病性的确定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ousdose,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二、细菌毒力的测定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定殖干扰宿主防御机制体内增殖体内扩散(一)定殖(colonization)细菌感染的第一步。1.粘附素(adhesin)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2.受体(receptor)细胞

3、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多为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中的糖残基往往是粘附素直接结合部位,部分粘附素受体为蛋白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素原结合蛋白受体为胶原蛋白。一.侵袭力(invasiveness)1.抗吞噬作用(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链球菌溶血素(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2.抗体液免疫机制(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如嗜血杆菌(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3.内化作用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结核杆菌、李氏杆菌、衣原体等严格的胞内寄

4、生菌。意义: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三)在体内增殖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四)在体内扩散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一)外毒素(exotoxin)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1.化学性质:蛋白质2.产生:G+、G-均产生,分泌至胞外二.毒素(toxin)(1)毒性作用极强(2)有高度的特异性(3)不耐热,多数在6~80℃经10~80min即可失去毒性(4)无致热作用(

5、5)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antitoxin)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类毒素(toxoid)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3.特性:菌种特异性肌纤维肌纤维A乙酰胆碱▲肉毒毒素□破伤风毒素G甘氨酸图4-2作用于调控肌纤维神经的毒素(据Madigan等)中枢神经发出收缩信号运动神经中枢神经发出松弛信号运动神经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4.组成Ⅲ图

6、4-3数种外毒结构模式图(据Madshus等)百日咳毒素肉毒C2毒素霍乱毒素假单胞菌素白喉毒素BA1A21a1bABS1S2S3S4S4S5-S-S-ⅠⅡⅡ(二)内毒素(endotoxin)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3.特性(1)毒性弱,很少致死(2)致发热、腹泻、呕吐(3)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4)常致宿主发热(5)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1)O特异多糖侧链(2)

7、属特异核心多糖(3)毒性成分类脂A4.组成特性外毒素内毒素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产生由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分泌由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裂解产生耐热通常不耐热极为耐热毒性作用特异性。为细胞毒素、肠毒素或神经毒素,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发挥特定作用全身性。致发热、腹泻、呕吐毒性程度高,往往致死弱,很少致死致热性对宿主不致热致热性,常致宿主发热免疫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能否产生类毒素能,用甲醛处理不能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