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

ID:40373853

大小:45.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1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_第1页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_第2页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_第3页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_第4页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安全措施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人体直接触及或过分靠近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二是人体碰触平时不带电,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针对这两种人身触电情况,必须从电气设备本身和电气作业过程两方面采取安全措施。(一)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为防止人体触及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所引起的触电事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相连接。应用于中性点不

2、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系统中。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的中性线相连接。应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电气安全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二)安全电压1、安全电压的定义根据我国颁布的《安全电压标准》(GB3805-83)的规定,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任何两导体间或任意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Hz-500Hz)有效值50V。一般情况下,人体允许电流可按摆脱电流考虑。在装有防止触电速断保护装置的场合,人体允许电流可按30mA考虑。在容易发生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应按不引起强烈反

3、应的5mA考虑。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安全电压(即接触电压限定值)50V,并规定25V以下者不需考虑防止直接电击的安全措施。2、安全电压的等级及选用举例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分别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选用举例见下表:在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的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中,供某些有人体可能偶然触及的带电体的设备选用(三)触电保护装置触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由漏电引起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其次是为了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以及监视或切除一相接地故障。此外,有的漏电保护器还能切除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即

4、缺一相运行)故障。适用于1000V以下的低压系统,凡有可能触及带电部件或在潮湿场所装有电气设备时,均应装设触电保护装置,以保障人身安全。目前我国触电保护装置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用于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触电保护装置在对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方面远比接地、接零保护优越,并且效果显著,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四)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1、凡电气工作人员必须精神正常,身体无妨碍工作的病症,熟悉本职业务,持证上岗。另外,还要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是触电急救。2、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严格遵守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3、把好

5、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关、施工关,合理设计,正确选型,电气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施工安装应符合规程要求。(五)保证安全的措施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1、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等技术措施。2、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距离应不小于下表规定:3、电气安全用具。为了防止电气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触电、电弧灼伤、高处摔跌等事故,必须使用经试验合格的电气安全工具,如绝缘棒、绝缘夹钳、绝缘挡板、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鞋、绝缘台、绝缘垫、验电器、高压核相器、高低压型电流表等;还应使用一般防护安全工具,如携

6、带型接地线、临时遮栏、警告牌、护目镜、安全带等。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共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