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ID:40357964

大小:1.0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31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_第1页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_第2页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_第3页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_第4页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素质课91011=道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题1:此道路的横断面类型是什么?问题2:请谈谈此道路的横断面组成有哪些?1第六章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设计6.2道路平面设计6.3道路纵断面设计6.1设计车速26.1设计车速道路设计车速是指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人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36.2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平面线形设计弯道特殊设计123主要内容4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平面线形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

2、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56道路平面线型是由直线和平曲线构成。二、平面线型设计设计车速不高(<40km/h)道路的平面线形由直线和圆曲线组成;车速较高时,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7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及其组合关系的设计,同时兼顾纵断面与之组合的效果。平面线形设计81.直线直线设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次直线长度不能太长;不能太短特点: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捷①最大直线长度:国外有资料表明,直线最大长度以小于180秒(即3分种)行程为限比较理想。

3、描述直线的指标:9②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对于设计速度≥60km/h的道路,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速(km/h)数值的6倍;10③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V≥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设计车速(km/h)数值的2倍。当设计车速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的需要。11圆曲线设计2.圆曲线特点:测设简单、曲率固定,使用很普遍。合理确定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12(1)圆曲线上车辆的受力特性13(2)圆曲线半径的确定iy为弯道超高横坡度,朝向背向圆心的方向时为负值。14①μ值的确定汽车在弯道上行

4、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即:μ≤φ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μ=0.14~0.16;不设超高的最小曲线半径,μ=0.067。μ值受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乘客的舒适性和运营的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15②iy值的确定:iy过大,超出轮胎与路面问的摩阻系数,则车辆有沿路面的合成坡度下滑的危险,因此,必须有:iy<φ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超高横坡度为2%~6%。设计车速(km/h)1008060,5040,30,20iy(%)654216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17(3)圆曲线长度的确定参照国外和国内的经验,圆曲线最小长度为车辆在设计车速状态下的3S行程。18缓和

5、曲线必须是:有足够的长度;有合理的曲线形式。3.缓和曲线问题:车速较高的道路上必需设置缓和曲线,理由是什么?缓和曲线用于连接直线与圆曲线19计算值取整为10M或5M的倍数超高渐变率公式进行验算(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①旅客感觉舒适②行驶的时间3s③超高渐变率L=B·iy/⊿p20(2)缓和曲线的形式①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rs=c;回旋线与汽车行驶轨迹相一致,多采用回旋线。21(3)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临界半径为:R=0.144V2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公式计算的2倍。22总结:平曲线最小长度(1)平曲线最小长度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应为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2倍——

6、6S行程。(2)圆曲线最小长度对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应保证3S行程。234.行车视距按车辆行驶状态要求,行车视距又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行车视距是指从驾驶员视线高度(1.1~1.2m),能见到汽车前方车道上高为10c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内,沿行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计算单位常用米。24(1)停车视距S停25(2)会车视距S会S会=S11+S12+S21+S22+S0≈2S停26(3)超车视距S超S3=15~16m全超越视距=S1+S2+S3+S42728(4)平面视距的保证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距是否能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内侧横净距内的障碍物29

7、30视距包络线的绘制首先将弯道平面图以1:500~1:200的比例尺展绘在图纸上,标出内侧车道的中心线。第二步,从直线路段开始,在虚线上当的距离,量一个视距S,并标上首尾点,如图的1~1,2~2,3~3,…,10—10。间隔的距离机曲线半径大小和曲线长而定,通常能将半个曲线分10等分也就行了。第三步,将上面标准的视距长度线的首尾点连以直线(表示司机的视线)。第四步,作直线族的内切包络线,该线即为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