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控制

ID:40337223

大小:956.0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7-31

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1页
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2页
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3页
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4页
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预防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预防控制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概念1、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

2、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3)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4)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的特点流行过程:传染病在

3、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源1、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

4、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1)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②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④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⑤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⑥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

5、干预有效。2、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主要传播途径:①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⑤接触传播。1、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传播途径易于实现,传播范围广泛

6、,易感者中常发生续发病例。②常见冬春季节发病升高。③儿童多发。④流行的发生常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比例高等因素有关。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2、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均有饮用同一水源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③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可平息;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3、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患者均有接

7、触疫水的历史;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生爆发、流行;③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4、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①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②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③停止供应该

8、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止;④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流行也可持续较长时间。5、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③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多见;④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②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传染病预防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预防控制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概念1、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

2、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3)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4)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的特点流行过程:传染病在

3、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传染源1、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

4、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1)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②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④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⑤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⑥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

5、干预有效。2、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主要传播途径:①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⑤接触传播。1、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传播途径易于实现,传播范围广泛

6、,易感者中常发生续发病例。②常见冬春季节发病升高。③儿童多发。④流行的发生常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比例高等因素有关。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2、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均有饮用同一水源史;②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③如水源被一次性大量污染,可致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行即可平息;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的临床症状较轻。3、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①患者均有接

7、触疫水的历史;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生爆发、流行;③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可发生爆发、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4、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①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者不发病;②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③停止供应该

8、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止;④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形成慢性流行,如果食物多次被污染,流行也可持续较长时间。5、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③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多见;④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①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②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