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05543
大小:46.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小结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小结根据上级文件《汝南县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的精神,我校结合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把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现把有关开展防火安全工作小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学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立了xx小学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各处
2、室部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教处副主任xx负责具体工作。二、安全防火工作,常抓不懈,人人皆知。我校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坚持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坚持利用国旗下讲话、晨操、班队会的时间,对师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同时广泛宣传防火知识和自救自护知识,强调安全防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三、排查工作具体,整治措施得力按照《汝南县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学校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面部署。对校园各个场所进行了进行了全
3、面、细致的检查,对有可能存在火灾隐患和安全弊端的地方进行重点排查,将排查整治工作落到了实处。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此次排查的重点是:各班教室、教学楼、仪器实验室、各办公室、图书室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应急疏散通道是否通畅,疏散指示标志张贴是否全面,应急救援的消防器材装置是否完备、可用,安全警示系统是否完好,电源线路、开关插座是否安全可靠等方面。在重点部位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火源的管理,特别对学生是否有带火柴、打火机、蜡烛等进行检查,检查了教师是否有用电热水壶等,杜绝明火的火源进入学校,杜绝师生使用危
4、险电器烧水。通过检查,学校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地进行了处理,如裸露线头清理、应急照明灯的安装,彻底地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四、安全防火工作,群防群治设备责任到位。学校防火工作,严格按照消防要求,坚持在校内各安全处安放消防器材,定人负责管理,对灭火机药物的有效期,进行监控、按时使用,及时更换。且在校园安全通道路口有老师值日检查,(遇险组织学生疏散,疏散口有专人指挥)同时加强疏散路线行走的训练,(每天做操均按到路线行走)。并组织进行了消防演练,切实把安全防火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五、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为了以防万一,学校反复教育,
5、要求全体师生应保持镇静。师生记住火警电话119,一旦发生险情,由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告诉联系方法,并派专人负责与抢险人员联系、接应,并告明地点与发生险情的方位。六、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学校设立灭火行动组,定时进行培训,演练,从中掌握灭火器材使用的技术操作法,定期对校内各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更换,一旦发生火灾,学校及时做到:1、及时报警;2、及时疏散学生;3、及时切断电源;4、及时开通所有水源与校大门;5、组织灭火组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扑灭;6、及时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及学校财产。(保证
6、先救人后救物)七、加强保安门卫值班和值日管理,加大检查防护力度。学校要求每日值日人员准时到岗,勤于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清校与情况记录工作。同时要求保安门卫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做好值班及巡查工作,防范危险人员进校。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放假期间,学校坚持做好行政人员值班轮值工作安排,并制定有关工作职责与做好有关工作的记载。八、考评、奖惩办法。对照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岗双责责任书进行考评。对安全先进个人,班级予以通报表彰;对安全不合格个人、班级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取消当年年度绩效考核,及评优评先
7、资格,对主要责任人因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职或者玩忽职守、导致事故发生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及责任承担应有的经济责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总之,在这个火灾高发的季节里,学校坚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深入贯彻《消防法》,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工作准绳,狠抓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校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和防火工作落实,保证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宣传教育到位。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与上级保持高度的一致,切实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要点,扎实地做好各个阶段的防火安全工作。xx小学2011年6月15日第4页共5页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
8、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