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ID:40297792

大小:3.4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30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_第1页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_第2页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_第3页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_第4页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认真学习,加强训练。第一节针刺补泻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概念: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确定的以补虚泻实为目的的两类针刺手法。范畴:补泻原则、补泻手法、补泻效应。(一)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同理,也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相应的方药,达到治疗

2、目的:针灸治病,也是根据补虚泻实的治则,采用补虚泻实的针刺手法,达到治疗目的。因此,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凡是能扶助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补法。凡是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手法叫泻法。(三)补泻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效应补泻手法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衡量补泻效应的指标:针刺感应,脉证变化。1.针刺感应实证:针下沉紧涩滞(针刺泻法)针下徐缓舒和。虚证:针下虚滑空虚(针刺补法)针下徐和有力。寒证:烧山火针

3、下热感热证:透天凉针下凉感2.脉证变化通过补虚或泻实的针刺手法,脉象平和,症状缓解,寒证或热证消失。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

4、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也就是说迎就是泻法,随就是补法。《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说明经脉走向有顺有逆,营卫气血运行有浅有深,有盛有衰,根据经脉走向、部位深浅,气血盛衰,采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都叫迎随。所以说,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根据迎随即补泻的原则,后世发展为针向迎随等多种可行操作的迎随补泻方法。1.针向迎随法针尖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依据:《难经·七十二难

5、》:“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金元医家张壁在《云歧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中说:“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很多教科书与著作、期刊所称的迎随补泻法,都是指针向迎随法。2.深浅迎随法(补生泻成法)补用生数(1~5分)浅刺,泻用成数(6~10分)深刺。依据:《难经·七十二难》“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卫属阳属气较浅,荣属阴属血较深,补阳气,泻阴邪。金元医家还依据了古代河图五行生成数,补用生数,针深1~5分,泻用成数,针深6~10分。3.流注盛衰时间迎随法即

6、子午流注针法,分为纳干法与纳支法两种.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有纳干法和纳支法两种。纳支法——又称广义的流注法,它是专以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为主,按着一天中的时辰的顺序去配合十二经气血周流的顺序开穴治疗的。《针灸大成》:“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于太阴,阳明……。”这就说明十二经的气血,从中焦开始,上注于肺经,经过大肠……终于肝经,再返回到肺经,周而复始的自然通行着,这个顺序以一天来说是从寅时起,经卯、辰……止于丑时,再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气血按十二经的循行是

7、永远不变的,而一天地支的循行也是固定的,根据《内经》记载的十二经走向先后次序来论,一天有十二时辰,人体恰好有十二经脉,经气自然之序是起于肺,一天之序时始于寅,经卯……,寅字代表着开始,所以配正月;黎明是一天的开始,因此才有肺寅大卯……的配合。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4.提插迎随法《标幽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插针左捻为补为随;提针右捻为泻为迎。5.捻转迎随法汪机《针灸问对》:“吸而捻针,右转为泻为迎;呼而捻针,左转为随为补。”

8、6.呼吸迎随法呼内为补,吸内为泻。张景岳《类经》:“故泻必因吸内针,补必因呼内针,此即迎来随去之义。”7.补母泻子迎随法虚证补母穴,实证泻子穴。《难经·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如心病,泻心包经输穴大陵(迎者迎于前),补心包经井穴中冲(随者随其后)。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一)辨别虚实1.证候虚实通过四诊合参,辨别证候虚实,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虚证采用针刺补法,实证采用针刺泻法,虚实不明显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属气机紊乱的采用导气法。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