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

ID:40285567

大小:302.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30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_第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1-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蜀道难》成都二十中谢渊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

2、高二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或者不能去深入体会。《蜀道难》的内容显见而又模糊,艺术成就突出,但是要让高二的学生理解其内容,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以基础诵读为突破。可以从学情出发,以情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主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材分析《蜀道难》这首歌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略到这一难点。学习这首诗,要

3、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探究本诗情感主旨;3.鉴赏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课前准备1.教师:

4、朗诵音频,多媒体课件,文学知识卡片,导学案;2.学生:自读课文,搜集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导入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前往拜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时人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了“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蜀道难》。(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2.听示范朗诵。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全诗三节,主要写了

5、哪些内容?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二、启发思考1.提问: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2.填写下面表格,分析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诗 句分 析运用的手法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

6、高标。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②衬托虚实结合③青泥岭曲折高峻点面结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⑤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环境氛围,烘托了蜀道之难。借景抒情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⑥明确:①神话传说、衬托。②人行走难上加难,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④想象、细节描写。⑤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⑥夸张。三、自主探究,协作交流1.提问:“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明确:诗人先说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2.诗人怎样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明

8、确:主旨句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