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82240
大小:2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语文部编七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南昌市心远中学胡蛟教材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诗歌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仍光彩夺目。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品味作品中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
2、情的佳句。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刘湛秋的资料,搜集有关雨的诗文。教学过程: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3、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2.写作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设计意图】适当补充作者的介绍和背景资料,引领学生进入诗
4、人创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内容理解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
5、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沧海之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沧海里面。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壮志吧。【设计意图】逐句理解诗歌每一句的意思,感知诗歌的具体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诗歌赏析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
6、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写现实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想象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课堂小结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设计意图】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炼字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与理,分析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从而使诗歌赏能力得到提高。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
7、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2.写作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
8、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设计意图】适当补充作者的介绍和背景资料,引领学生进入诗人创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内容理解1.标题解说。闻:听到,听说。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2.译文。杨花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