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81428
大小:477.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肖大神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这篇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更详细的讲解可以去看我的《讲真题》的第二个配套视频。还没有看过我的冲刺阶段复习方法指导文章的同学,可以去我的置顶微博查看。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要去仔细研究真题、做真题来体会。真题是我们复习这门课分析题的最佳资料,从中你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之前
2、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1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比如说关
3、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6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7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
4、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上图为《知识点提要》哲学逻辑图中认识与实践相关框架图汇总【审题技巧】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
5、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类提问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
6、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下面我将主要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提问如何从审题来分析所考原理。提问中的提示(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1.(2004年真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这道题考察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对这
7、个考点比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审题仔细,此题第二问中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要回答的考点,抓住这种明确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问的难度。2.(2010年真题)(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这道题的第三问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第一问就是在问为什么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难免发生错误,当然第一问即使没有提示也是比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学考虑使用矛盾普遍性来回答。(20
8、11年34题第二问)题干中的提示为了给大家多留下一些题独立思考,这里我还是使用2010年梅兰芳“错成经典”的例子。(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这道题的题目材料中有两处需要注意:1. 第二段这三行,完全属于总结陈述,“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