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

ID:40269721

大小:26.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_第1页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_第2页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_第3页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_第4页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需求分析--哲洙老师的笔记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软件过程:软件开发本质:软件工程是软件固有的复杂性,一致性、可变性,不可预见性的产物。利益关系人:Peoplewhohaveastakeinasoftwareproject:•Customers(usersandsystemowners)•Developers(analysts,designers,programmers,etc.)软件过程:过程模型:说明执行活动的次序说明需要交出什么样的制品以及什么时候交出将活动和制品分配给开发者提供监控项目进程、评估产出和计划未来项目的准则。软件开发生命周期:BusinessA

2、nalysis(functionalandnon-functionalrequirements)SystemDesign(architecturaldesigndetaileddesign)Implementation(codinground-tripengineering)IntegrationandDeploymentOperationandMaintenance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区别:结构化方法首先关心的是功能,强调以模块(即过程)为中心,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设计过程,系统是实现模块功能的函数和过

3、程的集合,结构清晰、可读性好,的确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结构化设计从系统的功能入手,按照工程标准和严格规范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功能模块。然而,由于用户的需求和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作为系统基本成分的功能模块很容易受到影响,局部修改甚至会引起系统的根本性变化。开发过程前期入手快而后期频繁改动的现象比较常见。       面向对象方法则从所处理的数据入手,以数据为中心来描述系统,数据相对于功能而言,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样设计出的系统模型往往能较好地映射问题域模型。对象、类,、继承性、多态性、动态定连概念和设施的

4、引入使用,显然令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为生产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和解决软件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就是指通过建立一些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域中的对象作整体分析,类和类间关系的设计要求较高,否则设计出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而只是一些类的堆砌而已,不能体现出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势之处。第二章需求需求获取的重要性: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最需要交流什么是需求:谁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谁:需求主体什么样:需求形式东西:需求的内容)。需求

5、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只要是用户说出来的无论是什么都是用户需求)功能需求技术需求需求的种类:功能性需求—系统应该做什么。非功能性需求—系统的特定特性或者约束。也就是为如何实现这些功能需求设定约束需求获取的步骤和流程:收集与系统相关的资料定义系统将放置的技术环境系统相关人员分析指定需求获取计划针对性准备相关需求获取问题选择针对性的需求获取方法开展需求获取活动需求获取总结需求获取技术:访谈:适用于用户的当前工作和当前问题。问卷调查:大型企业或公共信息系统的设计观察:增强对当前工作和部分相关问题的了解。文档研究:规章制度,行

6、业规范标准,企业报表,工作流程。需求获取障碍:1、交流障碍;2、用户意见不统一;3、错误的要求;4、提供的信息不完整;5、缺乏共同语言;6、需求永远不会稳定。第三章对象和对象建模什么是对象、对象间的交互: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封装了状态和行为边界的具体事例。对象的特点:对象拥有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唯一标识对象拥有状态存在从创建到销毁的生命周期对象附有确定的职责并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对象都能被归类对象将内部结构细节对外封闭对象将实现与接口分离对象间的交互:对象间的交互时通过消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使用发送对象向接收对象发出的某个操作的请

7、求。什么是类、类间关系:类:共享相同属性操作方法。关系或行为的一组对象的描述符。类间关系: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继承对象和类的关系: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的实例,每个类都有零个或者多个实例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都在程序执行之前就确定的对象是动态的,在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被创建和销毁。抽象和封装的含义与关系:接口更多是在系统架构设计方法发挥作用,主要用于定义模块之间的通信契约。抽象类在代码实现方面发挥作用,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四、(1)什么是用例?1)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特征间的交互关系。2)用例实例是系统

8、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将生成特定参与者可见的价值结果。功能!=用例==功能的集合(2)用例建模的目的和意义?1)用一种用户可以理解的语言交流系统要做什么。2)是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可视化契约。(3)用例模型的作用?1)用例模型代表了(从最终用户角度看)系统的功能和行为。2)用例模型是通过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