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奥林匹克精神试题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奥林匹克精神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金砖4国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具体产品类别的选择偏好(《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材料二 舆论场有很强的惯性,外界多年积累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把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
2、竞争对手,美国已经提出将全球战略重心从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傅莹《讲好中国故事 改进国际传播》)材料三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不同文明主体提供了对话的新场域。调查显示,尽管电视依旧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8.3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中国文化,但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在7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方面,互联网占比为53.60%,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青年群体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此外,家人或朋友(6.20%)、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3.90%)、工作伙伴(3.20%)
3、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渠道超过广播(1.40%)、报纸(1.30%)和杂志(1.50%),成为青年群体接触、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流动。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模式。逐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或区域交流模式,在网络空间展示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紧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的文化认知偏好,展示易于为其广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发挥影视文化产品的传播直观性和易达性优势,提供青年喜爱的、凝聚当代文化共识的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交互渠道,形成反馈互
4、动机制,满足对象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期待。以线下文化交流为支撑,通过开拓线上文化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合型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让文化产品为各国民众所用。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大门。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为抓手,积极拓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让更多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特性、主体国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凝聚文化共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使其融入沿线各国民众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之用,真正让文
5、化成为“民心相通”的润滑剂、升华剂。注重国际青年人才培育,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对话与交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中,中国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中蒙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举办“一带一路”专项双多边交流培训、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青年群体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受程度高、意愿强烈,在落实峰会精神时,要让青年群体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故事,让各国青年秉持欣赏、共享的观点与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一带一路”沿线七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1.下列对材
6、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度事件中国文化演出比例俄罗斯、巴西、南非青年B.国际社会模糊和错误认识反华势力的抹黑C.“一带一路”沿线7国青年中国文化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D.“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大门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解析:B B项,“其原因为反华势力的抹黑”概括不全,由材料二可知还有很多原因。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砖4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演出的选择偏好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演出创新和国际之间的交流。B.只有根除一些人头脑中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才能够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
7、的偏见。C.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对手,已经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应对恐怖主义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中国竞争聚焦。D.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离不开推进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培育国际青年人才。解析:C “向同中国竞争聚焦”缩小范围,原文是“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3.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文段是如何围绕“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来阐述的,明确各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