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51483
大小:1.8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29
《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走向看高中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康教授一、依据大纲,全面考查,作文教学,不变应变这里所说的大纲是指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考试大纲,大纲明确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又说:“作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标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所以,考纲规定范围内的所有文体多要教学,不能今年考什么,明年抓什么。一定要抓住不变的纲,应付万变的题。二、命题开放结合封闭,作文教学重视审题基于考试规律的认识,根据选拔人才的需要,决定了考试作文只能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
2、测试考生的定向思维,又有利于测试考生的多向思维。当然从总体上讲,基于体现评分的合理性因素,高考作文的封闭性色彩较浓。2006年四川卷作文是: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而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应狠抓审题训练,可将历年高考试题交学生审。(一)、标题作文的审题标题作文是一种直接给题目的作文,题目往往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不给学生其它材料,有时限制文体,多半文体自选。标题作文的审题,主要弄清构成标题的每一个词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配搭关系,必要时,应对题目作语法结构的分析。(二)
3、、材料作文的审题把一则或几则简短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材料中发现中心论点、中心思想、情感意绪,自己拟题展开思路作文,这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以所供材料的思想内涵为依据,因此,审题的重点是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否则,一切都会落空。审题时要思考以下问题:材料中涉及的形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哪些态度、主张、观点。2007年北京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有的高考作文给多个材料,这就需要从材料的内部联系中把握其相同点或相反点作为立意的依据。
4、如2007年全国卷Ⅱ:材料作文,关于“帮助”,体裁不限。材料: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须钱来治疗了。”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小学4年级女孩捐了10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睡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过的一句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三)、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也是材料作文,它与一般的材料作文的区别是在材料的功能上。一般的材
5、料作文,其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话题作文的材料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写作的一个范围。关键是看你能否由此生发拓展开去。如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还记得你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淹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惆怅,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四)、漫画作文审题首先
6、要看懂画面各组成部分画了些什么?然后将各部分连起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形象。这种形象往往运用比喻手法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某某人、事、现象、不良行为的一种讽刺。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来思考漫画形象揭露或讽刺的现实意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五)、辩论式作文的审题辩论式作文其辩题往往是有意见分歧的问题,它涉及学习、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是与非。三、题与政治,若即若离,作文训练,自由发挥四、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作文教学,联系生活作文命题有意从字面上避开当年的政治话题,不等于引导学生不关心政治,而是为了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包括政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社会与人生,道德和文
7、章,品质和治学、意志和立业、理想和现实、应试与素质的高度统一。五、思维品质,全面考查;作文训练,不可忽视课标把思维品质纳入语文素养之中,考纲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核心是思维品质。作文要求的能力层级是表达应用,这更需要思维。(一)、考观察能力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比较持久的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要深入事物的本质,不能进行纯自然的描绘。(二)、考比较分析的思维素质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