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ID:40250244

大小:6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9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_第1页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_第2页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_第3页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_第4页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标识氯甲烷;一氯甲烷;甲基氯;Chloromethane;Methylchloride;CAS:74-87-3危规:GB2.3类23040。UNNO.1063。理化性质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弱的醚味。分子式C-H3-Cl。分子量50.5。相对密度0.92。凝固点-97.7℃。沸点-23.7℃。危险特性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0℃(开杯)。自燃点632.22℃。蒸气密度1.78。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8.1~17.2%。易溶于水;溶于醇;与氯仿、乙醚、冰醋酸混溶。高温时水解成

2、甲醇和盐酸。加热、燃烧、强紫外线照射下分解放出氯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光气。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易燃。遇热、明火、或与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如铝、镁、钾、钠、钠钾合金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毒性及健康危害性人吸入LCLo:20000ppm/2H。大鼠经口LD50:1800mg/kg;吸入LC50:5300mg/m3/4H。小鼠吸入LC50:2200ppm/6H。氯甲烷属中等毒。在人血及血清中的溶解系数为0.8(40℃)。刺激作用微弱,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中毒死亡病例尸检有肺、肝、肾充血及肝

3、脂肪变性。其毒作用产生可能与代谢产物-甲醇、甲醛、甲酸有关。氯甲烷能使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数量减少而产生贫血症状。人吸入大于1mg/L浓度的氯甲烷可发生急性中毒。嗅觉阈浓度为200ppm。在体内的分布、转化及排出:进入体内的氯甲烷在血液中迅速消失,均匀分布于各器官及组织中(脑、心、肝、肾、胃、脾等),血液/组织的分配系数接近1。本品经代谢产生甲醇和甲醛(体内先经水解为甲醇与氯化氢,再经氧化为甲醛和甲酸),未变化的氯甲烷随呼出气而排出,最初几分钟内较多,1小时的排出量为人体的29%,少量随尿及胆

4、汁排出。应急措施灭火措施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源,消杀火势。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小火用干粉、雾状水,泡沫灭火。6急救措施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处理为主。置中毒者于新鲜空气环境静卧、吸氧。忌用肾上腺素、吗啡类制剂、水合氯醛及氯仿。慎用镇静剂。泄露处理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的气体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包装与储运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副标志:易燃气体。包装方法:高压钢瓶装。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库温控制在40℃以下,防止日光直

5、射。远离火源、热源及蒸气。与炸药、毒害品、放射性物品、有机过氧化物及氧气和氧化剂隔防储运。搬运时须戴钢瓶安全帽及防震橡皮圈,防止容器受损。6硫酸的理化特性表标识和信息中文名:硫酸英文名:Sulfuric acid分子式: H2SO4分子质量:98.08CAS号:7664-93-9RTECS:WS5600000危险货物编号:81007UN编号:1830IMDG规页码:8230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主要用途: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有广泛

6、的应用。熔点(0C):10.5     沸点(0C):330.0 相对密度:(水=1) 1.83相对密度:(空气=1):3.4饱和蒸气压:(Kpa) 0.13/145..8℃溶解性:与水混溶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助燃闪点:(0C)无意义自燃温度(0C):无意义建规火险分级:乙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灭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基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

7、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禁忌物: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避免接触条件: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触限值:中国MAC:2mg/m3       苏联MAC:1mg[H+]/m3         美国TWA:ACGIH1mg/m3        美国STEL:ACGIH3mg/m3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毒   性:属中等毒类        LD50:2140mg/kg(大鼠经口)        LD50:510mg./m3(大鼠吸入)320mg/m

8、3: 2小时(小鼠吸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6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