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ID:40243846

大小:2.03 MB

页数:179页

时间:2019-07-28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夏劲2008年12月纲目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1、渔猎和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2、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3、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生态文明观产生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1、“生态危机”的概念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纲目三、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2、西方学者和国际社会关于走出“生态危机”困境的探索四、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1、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2、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思维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

2、态文明建设4、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1、采集-渔猎社会(文明)时代的服从关系2、农业社会(文明)时代的顺从关系3、工业社会(文明)时代的征服关系4、信息社会(生态文明)时代的和谐关系1、采集-渔猎社会(文明)时代的服从关系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人类,由于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类的力量还十分弱小,几乎没有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只能抓住自然之母的直接馈赠,从总体上服从自然界,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全面展开,其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就是采集、渔猎活动。此时的自然不是人类平静的、和谐的伙伴,

3、而是庞大的、严厉的、危险的对立面;它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狂暴的,是人的敌人。1、采集-渔猎社会(文明)时代的服从关系这时人和自然浑然一体,然而并不和谐。此时人类同牲畜一般仰仗自然,人类的生存及其活动范围受自然界的严格控制。原始人从物种上说,已经从动物中升华出来,但它的地位与动物相差无几,他们并没有能够把自己与周围的自然界分离开来。原始人头脑中的自然图景大概是一幅万物有灵论的图景,当人类刚刚诞生之时,他对于自然是恐惧与崇拜兼而有之。他敬畏大自然的伟大屈从于自然,受大自然的支配。他们唯有依赖自然条件,在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维持

4、群体的生存与繁衍。他们以仰天、颂天的观念来看待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1、采集-渔猎社会(文明)时代的服从关系尽管原始人对自然抱敬畏、祈祷的态度,但自然并非仁慈待人,却象狠心的后母那样吝啬,经常以洪水、干旱、猛兽及食物的匮乏,把人类逼到死亡的边缘。起初人类以不断的迁徙来躲避大自然降临的各种灾难,以求获得生存。面对自然灾害、疾病、不利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力量显得极其渺小,因而人类产生了敬畏自然,神化自然、崇拜自然的观念。这时人类对于环境的改造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使部分环境出现问题,相对于硕大的地球来说,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

5、地球的自我恢复的能力使人类意识不到他所产生的影响。1、采集-渔猎社会(文明)时代的服从关系在这种原始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类只是处于一种绝对被统治的地位和服从、被动的方面,人近乎自愿地敬畏与服从着自然。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5)2

6、、农业社会(文明)时代的顺从关系金属犁的发明和畜力的使用把人类社会从采集———狩猎社会推进了农业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的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自然的依赖有所减弱,逐渐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发展到开始主动、直接地改造自然,但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类没有成为自然的主人。“天人合一”总体上仍是“天”(自然)迫使人顺从它,在“天”与人的浑沌一体中,“天”是主,人是客。2、农业社会(文明)时代的顺从关系这个时期,虽然也出现了“蜀山兀,阿房出”及玛雅文明的覆灭等破坏大自然的活

7、动及自然对人类的局部、浅层的“报复”,但人类仍然生活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田园风光之中。因此,从总体上讲,农业文明就是创造适当的条件强化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或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水利、风力、畜力……),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直接的改造作用,但这只是浅表改造,自然也较少受到深度破坏,人与自然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关系之中。2、农业社会(文明)时代的顺从关系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东方与西方也有明显的差异。东方更注意人地协调,“天人合一”,态度温文尔雅。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

8、”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