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ppt课件5

《力的合成》ppt课件5

ID:40241756

大小:38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28

《力的合成》ppt课件5_第1页
《力的合成》ppt课件5_第2页
《力的合成》ppt课件5_第3页
《力的合成》ppt课件5_第4页
《力的合成》ppt课件5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ppt课件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力的合成说课力的合成三、教与学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二、教学的三维目标一、从新旧教材对比看教学理念的改变一、从新旧教材对比看教学理念的改变原来的教材:。。。。。。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对角线OC表示出来,显然旧教材更重视知识的结论的给出。一、从新旧教材对比看教学理念的改变人教版新教材:。。。。。。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合力F与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说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二)过程与方

2、法1、采用“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二、教学的三维目标说课力的合成三、教与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3、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时间安排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说课四、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二)、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三)、指导学生正确的设计实验(四)、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评估说课教学程序(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问题一:方向相同的共点力的合成问题二:方向相反的共点力的合成问题三: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说课教学程序(二)、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猜想与假设是对已知事实材料和科

4、学知识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猜想与假设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客观事实;二是研究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说课教学程序(三)、指导学生正确的设计实验实验目的:要做什么?要研究合力是否为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实验原理: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橡皮筋的效果找两个力的合力。实验过程的指导:1、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注意事项,但不能给学生规定实验步骤和学生按步骤操作。2、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3、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思考题”的方式让

5、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分析。4、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力。说课教学程序(四)、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评估由于学生探究的内容是人类早已发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宜设计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过程,在较极端的情况下,往往成为目标和路线都明摆着形式化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研究分力与合力的几何关系,只是让学习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通过探究从未知到达已知。结束语: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一点了解和体会。不求目标的全面达成,希望学生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科学探究的尝试。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课板书设计一、猜想:a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1)加速度a:用打点计时器;(2)物体的质量m:天平。(3)物体的合外力F。四、结论1、当m不变时,a与F的关系是a∝F。2、当F不变时,a与m的关系是a∝1/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