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33471
大小:4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27
《体育运动教师培训学习提高心得分享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离不开学习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教育观念的问题,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师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去“包装”。如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明显的演戏的味道.缺少了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使体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在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一致的理解和欢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如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一、课堂教学方面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
3、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
4、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二、理论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
5、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
6、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
7、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还有,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不应进行一刀切,由于学
8、生之间个体差异太大,某个同学可以轻松拿100分的项目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及格比登天还难,严重挫伤部分同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应多方面进行评价,如考勤、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体育基础知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各方面的综台,主要观察学生的进步情况,使之热爱体育,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通过校本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新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