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29442
大小:10.22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7-27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长足进展。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实践上已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的实例背景资料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现代中国农业的发展1978年以前是典型的生态、有机农业1978年-1985年是半生态、有机农业。1985年-1990年是
2、半石油农业、化学农业。1990年到现在是典型的石油农业、化学农业。中国农业逐步走入机械化现代化道路消极影响破坏土壤营养结构污染严重农业产品利用率低怎样才能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怎样在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问题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农村中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问题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问题:对策:案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原理:思考与讨论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
3、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这个案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意义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据报道,2005年,窦店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9.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人均纯收入10436元,上缴国家税金1050万元,比1999年
4、分别增长191%、190%、116%和961%,集体净资产达到1.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5%。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已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成果山东、浙江等省提出要以“生态立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54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以沼气等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生态项目,如今在各地农村积极推进。现状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是许许多多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累计在一起所致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问题:对策:案例: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
5、理原理: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不足10%,1985年仅为6.5%。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内,乔木林覆盖率已恢复至9.27%,乔灌林覆盖率恢复至15.17%。一些治理先进的小流域,已恢复至30%~40%。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的形势下,植被覆盖率将会大幅度增加。成果1.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
6、、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例如,不但种植农作物,还同时种植经济作物来提高人们的收入;考虑到了种植薪柴林解决人们的燃料来源问题。各种措施的结果是建立一个稳定、持久、高效的生态系统。思考与讨论2.为什么要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山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恶劣,不宜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适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复力来恢复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虽然水分条件较好,但是
7、仍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复,也可以人为种植适宜的林木、草或果树等,加快植被恢复速度,这样既能降低土壤侵蚀,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沟底而言,应建设堤坝系统,它可以蓄水和淤积土地,还能够减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坡地和山脚农田来说,土壤、水分条件良好,交通也较方便,土地生产力高,适宜种植农作物来解决人们的粮食和收入等问题,但是在坡地上要水平梯田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虑到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和收入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与平
8、衡、因地制宜的原理和思想。3.从这一案例看,当地是怎么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这一模式在其他小流域能够照搬吗?上题分析中已解答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问题。这种模式在其他小流域不能照搬,还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生态工程的模式应各具特色。....过度放牧造成荒漠化的因素:过渡樵采、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